放牛坪的陈代表真“牛”

放牛坪的陈代表真“牛”

日期:2021年10月12日 来源:重庆人大

  “婆娑碧叶晶,枝下脆梨莹。”每年秋天的渝北区茨竹镇放牛坪村,万亩梨园里金黄硕果点缀在满山碧绿间,美不胜收。

  近段时间,茨竹镇人大代表、放牛坪村党总支书记陈华忙着和村民们采果卖果。这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开心的时候。

  扎根农村子承父业

  做为民服务“孺子牛”

  “有女不嫁放牛坪,山穷水恶路不平,每天只想三顿饭,肩挑背磨累死人。”这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在渝北区茨竹镇放牛坪村的童谣。

  而此后,区人大代表、放牛坪村原党支部书记陈安阔,也就是陈华的父亲,带领村民开荒山建果园、一改放牛坪村贫困落后面貌的故事在茨竹镇家喻户晓。

  2003年,陈安阔即将退休,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村里的这一片梨园——愿意留在家乡种果树的年轻人太少了,梨子正是盛产期,要卖到大山外才能变成钱,“不能让果子烂在树上,让几百户村民的荷包落空希望落空!”

  此时,陈安阔想到了在城里做药材生意的儿子陈华。

  “你也是共产党员,不能只顾自己挣钱。你不带头回来,我怎么去做其他年轻人的工作?”在父亲的劝说下,刚走出农村的陈华放弃生意回到家乡,接过父亲手里为民服务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村干部,担起了守梨园、卖梨子,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责任。

  立足特色发展产业

  做创新发展“拓荒牛”

  摸爬滚打了近两年,陈华发现,光靠卖梨子,收益并不理想,必须找到突破口!

  陈华认真分析村里的情况后,认为放牛坪村春天可赏花、夏天可避暑、秋天可摘果、冬天可赏雪,并不缺游客,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可提供就餐、住宿的地方,“留不住游客是大问题!”

  陈华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决定发展农家乐后,便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一开始没有人愿意,他自己就带头干。其他村民看到陈华的农家乐经营得风生水起,也渐渐动了心,说服外出打工的子女回来发展。

  不久后,村里陆陆续续开了20多家农家乐,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

  而此时,陈华却关掉自家生意火爆的农家乐。他的想法很简单:“我的主业不是开农家乐,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16年,陈华被选为茨竹镇人大代表,他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传承和发展好梨子种植产业,建设放牛坪景区,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和规划。

  为解决梨子小果和次果的销售难题,他组织建成了梨膏加工厂,生产加工梨膏,并在村合作社和企业的推动下,很快打开了销路、打响了名气。

  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后,陈华多次带领村民到外地考察学习,带回了先进的设备和酿酒技术。今年7月,梨子加工厂正式投入使用,仅是梨膏、梨膏酒、白兰地酒,预计年产值就将达700余万元。

  乡亲们的钱包鼓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好,但陈华并没满足。他不断提到一个目标——产业融合。“我们这里民风淳朴,生态环境好。我们要借着高竹新区建设的东风,把放牛坪村打造成一个集生态康养、文化旅游、农事体验、田园度假于一体的多业态融合胜地。”陈华说。

  铆足干劲振兴乡村

  做艰苦奋斗“老黄牛”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放牛坪村人大代表活动站的墙上,贴着一句十分醒目的标语。陈华定期来这里“坐班”,听民意、聊民情,收集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

  在工作中,他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守好初心、做好表率。

  农村危旧房改造、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积分制工作……他一家家、一户户、一个个交流沟通,和村民细算利益账,以真诚和真心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冲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防洪抢险一线。

  “说实话,没有一项工作是轻松的。但放牛坪村正处在发展冲刺阶段,乡亲们都是盯着的。他们选我当人大代表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松劲泄气。”在这位“领头雁”的带领下,放牛坪村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田园”等多个荣誉称号,生态、宜居、文明、富裕、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正在放牛坪村徐徐展开。

 

通讯员|范利平 冯忠先

编辑|朱苗 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