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重庆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重庆市财政局
日期:2022年02月07日 来源:重庆人大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5亿元,增长9.1%,完成预算的103.9%。其中,税收收入1543亿元,增长7.9%,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非税收入742亿元,增长11.7%。加上中央补助2046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收入777亿元,以及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1162亿元后,收入总量为6270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35亿元,下降1.2%,主要是中央特殊转移支付政策退出,完成预算的94.3%。加上上解中央61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666亿元,以及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等708亿元后,支出总量为6270亿元。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58亿元,下降4.1%,完成预算的116.7%。其中,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44亿元,下降7.2%。加上中央补助104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收入1743亿元,以及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505亿元后,收入总量为4710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953亿元,下降5.7%,主要是抗疫特别国债政策退出,完成预算的87.8%。加上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543亿元,以及调出资金、结转下年等1214亿元后,支出总量为4710亿元。

  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5.6%,完成预算的119.5%。加上中央补助9亿元、上年结转5亿元后,收入总量为118亿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0亿元,下降22.7%,完成预算的96.3%。加上调出资金70亿元、结转下年8亿元后,支出总量为118亿元。

  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546亿元,增长31.5%,主要是应对疫情冲击的阶段性社会保险降费政策到期,完成预算的113.4%。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38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52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8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8亿元。从资金来源看,财政补助810亿元,占比为31.8%。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073亿元,增长7.2%,完成预算的97.5%。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50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522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9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25亿元。加上本年收支结余473亿元,支出总量为2546亿元。历年滚存结余2280亿元。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8亿元,增长10.4%,完成预算的105.1%。其中,税收收入535亿元,增长13.6%;非税收入263亿元,增长4.5%。加上中央补助2046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收入777亿元,以及区县上解、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595亿元后,收入总量为4216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25亿元,增长12.8%,完成预算的95.8%。加上补助区县1402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支出676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96亿元,以及上解中央、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等417亿元后,支出总量为4216亿元。

  (1)市级主要支出执行情况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3亿元,增长20.6%,完成预算的95%。公共安全支出108亿元,增长6.9%,完成预算的98.5%。教育支出141亿元,增长15%,完成预算的96.1%。科学技术支出25亿元,增长14.7%,完成预算的9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9亿元,增长23.8%,完成预算的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9亿元,增长5%,完成预算的96.6%。卫生健康支出184亿元,增长264.6%,完成预算的95.3%。节能环保支出47亿元,增长4.2%,完成预算的96%。城乡社区支出90亿元,下降25.4%,完成预算的94.7%。农林水支出56亿元,增长18.2%,完成预算的95.7%。交通运输支出166亿元,增长9.2%,完成预算的94.2%。产业发展支出43亿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商业服务业、金融、粮油物资储备四个科目之和,下同),增长30.9%,完成预算的94.3%。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4亿元,增长10.8%,完成预算的93.2%。住房保障支出23亿元,下降52.7%,完成预算的92.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9亿元,下降13.5%,完成预算的90%。

  (2)市级对区县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为:市级对区县转移支付1402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067亿元,专项转移支付335亿元。

  市级预算安排预备费25亿元,年度执行中动用6.2亿元。其中,电力电煤专项补贴5亿元,区县应急救灾补助1.2亿元。剩余18.8亿元按规定全部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021年初,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127亿元。年度执行中按照相关规定,通过统筹结转结余、零结转收回、基金调入等方式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6亿元。2022年初,动用266亿元用于平衡预算缺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147亿元。

  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19亿元,增长23.1%,完成预算的138.1%。其中,市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63亿元,增长23.6%。加上中央补助104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收入1743亿元,以及调入资金、区县上解、上年结转等343亿元后,收入总量为3609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42亿元,增长36.8%,完成预算的99.2%。加上补助区县895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支出1164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00亿元,以及调出资金、结转下年等508亿元后,支出总量为3609亿元。

  3.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9亿元,下降26.3%,完成预算的107.2%。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11亿元后,收入总量为40亿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3亿元,下降20.8%,完成预算的94.6%。加上补助区县、调出资金、结转下年17亿元后,支出总量为40亿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发行及余额情况。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核定我市政府债务限额890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21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688亿元。

  全市发行政府债券251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341亿元,再融资债券1177亿元。全市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457亿元。其中,市级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73亿元,区县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184亿元。

  2021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8610亿元,在核定限额之内。按类型分,一般债务余额3065亿元,专项债务余额5545亿元。按级次分,市级债务余额2571亿元,区县级债务余额6039亿元。按财政部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办法计算,我市政府债务率为109%,风险总体可控。

  二、2021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财政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为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提供了财力支撑。

  (一)主要政策落实及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贯彻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部署,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组建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市级新增投入10亿元,支持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市级资金30亿元,促进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九龙坡等区县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奖补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区县11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300亿元左右,为稳定经济、优化结构注入动力。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引导33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6.4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融资担保超175亿元。推进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帮助大渡口、沙坪坝、渝北等区县6700余家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超80亿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落实重大战略任务。全年筹集市级资金620亿元,发行新增政府债券1341亿元,确保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强财政合作,创新财政体制,打造川渝高竹新区等区域合作平台;支持成渝中线、渝湘、渝昆、郑万等高速铁路和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长江、濑溪河川渝跨省(市)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环保联建联治。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实施差异化财政体制,加快渝中、江北、南岸等“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集聚城市核心功能,推进长寿、江津、南川、璧山同城化发展,提升涪陵、合川、永川、綦江-万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发挥大足、铜梁、潼南、荣昌连接城乡、联动周边桥头堡作用;落实“两群”区县税收全留体制,支持万州、黔江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投入衔接资金72亿元,脱贫区县整合涉农资金82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城口、巫溪、酉阳和彭水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促进巴南、武隆、丰都等区县4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安排市级资金176亿元,支持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动开州、云阳等三峡库区区县后扶项目落地,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市级资金122亿元,推动梁平、垫江等区县水污染防治,支持忠县、石柱、秀山等区县土壤污染治理,落实奉节、巫山等区县“以奖促治”专项资金,支持北碚等区县国家森林城市和“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资金54亿元,保障疫情防控和居民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投入市级资金36亿元,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安排市级资金195亿元,提升学前教育普惠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高中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支持办好特殊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市属高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投入市级资金49亿元,资助270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4.5%,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住房租赁补贴政策,支持城市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孤儿等群体救助资金,落实优待抚恤补助政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落实全运会、市运会等重大赛事经费。保障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拨付市级资金3亿元,支持区县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投入市级资金12亿元,支持基层治安维稳、人民调解、反诈宣传、法律援助等,提升社会治理和司法便民服务水平。

  四是推进财政管理改革。修订完善市级预算、重点专项、预算公开评审等管理办法,推进市级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控预算追加,规范预算调剂。完善水利、科技、卫生健康等行业领域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首次对社保基金开展重点绩效评价,绩效监控和绩效自评实现一级预算单位和项目支出全覆盖。出台生态环境、公共文化、自然资源、应急救援等4个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方案。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现预算编制、执行、资产、债务、绩效各环节“横向整合”,推动中央、市、区县等各级财政“纵向贯通”。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扎实推动财会监督检查,加大会计行业整治力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五是防控财政运行风险。开展2021年区县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完善预算审查、动态监控、资金调度等全链条保障机制,加大重点关注区县补助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建立新增债券发行条件评估机制,提升项目质量,有效管控源头风险。发行再融资债券,优化债务期限结构,缓释当期偿债压力。通过安排预算、盘活资源资产、统筹企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等多种方式化解存量债务,持续压减债务规模。加强监督问责和考核,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积极应对社保基金运行压力,采取委托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等方式,实现社保基金和职业年金保值增值。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服务代表委员情况。

  一是严格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对标对表落实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按照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决议,以及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6、27、29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方案,认真执行各项财政收支预算。在2022年预算草案形成过程中,完善市级预算公开评审机制,邀请市人大专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提前介入预算审查,以绩效为导向开展重点专项公开评审,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

  二是完善服务代表委员机制。建立服务代表委员长效机制,通过片区座谈、寄送资料等方式,主动向代表委员汇报预算执行、债务管控、预算管理一体化等情况。召开财政工作及2022年预算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4场,配合财政部在渝召开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2次,印送《重庆财政(双月刊)》6期、《财政工作信息》12期,及时向代表委员报告财经形势和财政工作,提升财政服务代表委员工作水平。

  三是抓好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增收节支、基层“三保”等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财政主动沟通、充分吸纳、及时转化,有力提升了财政管理水平。市“两会”闭会后,财政主办建议提案41件,代表委员关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意见建议,转化为支持科技创新、完善农业保险等方面政策措施;协办建议提案561件,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促进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等工作。

  总的来看,2021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好于预期,重点支出有力保障,改革管理提质增效,全市财政运行平稳。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部门预算绩效观念不强,“重投入、轻绩效”,绩效自评不够客观,绩效管理刚性约束不够。项目储备不足,一些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影响预算执行进度,存在“钱等项目”现象。一些区县进入偿债高峰期,债务还本付息负担重,加之区县土地出让收入具有不确定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我市也将召开第六次党代会,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全市财政将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科学研判财政收支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2022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重庆把脉定向,为我市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为我市发展带来了政策利好和项目利好。经济发展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巩固,为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源头活水。但是,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需求恢复有所放缓,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发展能级整体不高,部分企业生产要素短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财政收入规模偏小,非税收入占比偏高,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中低速增长已成为常态。同时,落实重大发展战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保障重点民生政策,以及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方面资金需求增加,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总体来看,2022年财政收支呈“紧平衡”特征。

  (二)2022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2022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发展。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落实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健全依法适度举债机制,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根据上述总体要求,要着重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抓开源,更大力度统筹财政资源。落实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培育税源,加大“三资”盘活,努力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创新政府投融资模式,运用好资产证券化、公募REITs等筹资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重大项目。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抓好项目策划、储备、对接,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券支持。

  ——保重点,更实举措支持重大战略任务。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四五”规划、“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加强“资金池”与“项目池”“资源要素池”对接,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重点支持区域协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完善区域协同发展转移支付,对经济体量大、带动作用强、公共服务辐射广的区县给予激励引导,增强基层财力保障水平。

  ——控支出,更严标准过好紧日子。坚持节俭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加强一般性项目支出标准建设,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构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长效机制。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上线,提升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传递“紧”的理念、“严”的要求,形成过紧日子思想共识。

  ——提效能,更高水平推动财政管理改革。按照中央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方案,持续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收入划分改革和转移支付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持续推进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配合人大、纪检、审计等部门,严肃财经纪律,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

  ——稳运行,更富成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严格落实预算审查、动态监控、工资专户、资金调度等全链条“三保”保障机制,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政府债务风险排查,加大综合施策和部门协同,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市场化合规转化等方式,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三)2022年财政重点支出方向。

  1.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重大政策落地,支持重大规划编制,加快川渝高竹新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支持主城都市区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促进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服务同标、发展同步;支持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江区县发展互动、产业联动;支持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和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确保财政科技支出只增不减。建设创新平台,支持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创新平台,推动潼南、涪陵、合川、大足、綦江、铜梁创建国家高新区以及各类产业园区创新转型、提能升级。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发展,增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引进培育高端研发机构。营造创新生态,落实鼓励创新系列财政政策,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深化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3.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龙头企业保链稳链等工程,建好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抓实产业链升级重构,推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材料、消费品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高水平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深化智能制造实施、推进产品智能升级、丰富智能化应用场景,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统筹推进其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4.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用好农业融资担保、农业保险等财政金融工具,支持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重点向任务重、底子差的脱贫区县倾斜。支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兑现耕地地力保护和农机购置补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5.支持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财政资金,发挥市级投资集团作用,加快“米”字型高铁、轨道交通、航空枢纽、航运中心、高速路网、城市路网、现代水网等项目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支持“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推动长嘉汇、广阳岛、科学城、枢纽港、智慧园、艺术湾等建设。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市管道改造。推动“四山”保护、山城步道等城市生态更新。支持城市路网、城市人文更新。

  6.支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减排领域倾斜,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污染防治,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强化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加快锰污染等综合治理,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无废城市”。开展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推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推动矿山、荒漠化、石漠化、消落带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

  7.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配合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救助帮扶政策,支持妇女儿童、慈善等工作,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质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继续扩大公办园和普惠型幼儿园资源,健全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支持高等教育一流专业和急需紧缺专业建设。做好卫生健康经费保障,继续推进疫苗接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推动三孩生育配套政策落地见效。持续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支持文艺创作和展演,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上述支出政策中,涉及预算草案批准前必须安排的人员、基本运转等支出,按照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已作相应安排。

  四、2022年预算草案

  (一)全市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354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预计1629亿元,增长5.5%。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3232亿元后,收入总量为5586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130亿元,加上上解中央、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等456亿元后,支出总量为5586亿元。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2037亿元。其中,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87亿元。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收入、上年结转等1435亿元后,收入总量为3472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737亿元,加上调出资金、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735亿元后,支出总量为3472亿元。

  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93亿元,加上上年结转8亿元后,收入总量为101亿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40亿元,加上调出资金61亿元后,支出总量为101亿元。

  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2473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04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1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9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0亿元。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255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578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31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3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23亿元。加上本年收支结余218亿元后,支出总量为2473亿元。

  (二)市级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822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预计565亿元,增长5.5%。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区县上解、地方政府债务收入、上年结转等2720亿元后,收入总量为3542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695亿元,增长7.9%。加上市对区县提前下达转移支付、上解中央、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支出等1847亿元后,支出总量为3542亿元。

  (1)市级主要支出项目预算安排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4亿元,增长2.6%。公共安全支出106亿元,增长4.6%。教育支出151亿元,增长18.8%。科学技术支出34亿元,增长31.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7亿元,增长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2亿元,增长13.3%。卫生健康支出194亿元,增长4%。节能环保支出51亿元,增长12.6%。城乡社区支出97亿元,下降8.5%。农林水支出25亿元,增长8%。交通运输支出148亿元,增长5.3%。产业发展支出38亿元,增长4.2%。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2亿元,增长2.6%。住房保障支出43亿元,下降7.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8亿元,增长11.7%。

  (2)市级对区县转移支付预算安排为:市级对区县转移支付1343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15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189亿元。

  (3)市级预备费25亿元。预备费执行中根据实际用途分别计入市本级支出和对区县转移支付。

  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1075亿元。其中,市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929亿元。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收入、上年结转等1161亿元后,收入总量为2236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65亿元,加上市对区县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调出资金、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支出、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等1371亿元后,支出总量为2236亿元。

  3.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26亿元,加上上年结转等4亿元后,收入总量为30亿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8亿元,加上调出资金12亿元后,支出总量为30亿元。

  (三)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和还本付息安排。

  2022年,按照中央提前下达的新增政府债券限额,全市政府债券计划发行1100亿元。其中,新增债券558亿元,用于市级重大项目建设166亿元、区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392亿元;再融资债券542亿元,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金。

  2022年,全市政府债务还本支出安排658亿元,付息支出安排279亿元。其中,市级政府债务还本支出安排139亿元,付息支出安排95亿元。

  待中央正式下达2022年全年新增政府债券限额、批准再融资债券发行计划后,全市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和支出安排将相应做出调整。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的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财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奋力谱写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编辑|朱苗 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