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群众参与立法“最后一百米”

打通群众参与立法“最后一百米”

——专访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明才
日期:2022年06月17日 来源:重庆人大

基层立法联系点从无到兴,逐渐成为民主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沙坪坝区作为我市唯一拥有“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区,有哪些故事值得讲述,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日前,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明才接受了专访。

已提出立法建议417条

202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运行,这是设在我市的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记者:截至目前,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成效如何?

赖明才:目前来看,开局良好。在已公布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地方组织法中,有18条意见建议被吸纳。

我们建章立制,“专群”结合,稳步推进。先后制定出台《承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程》《立法咨询专家工作办法》等制度规章,按照“135”工作思路,建立区、镇街(含部门)、村(社区)三级架构,探索全覆盖运行管理、规范化建设、基层创新实践、品牌创建、参与激励“五大运行体系”。

同时,在全市聘请了36名专家,组建立法咨询专家队伍,并且在全区遴选214名立法信息员。这支“专群”工作队伍,成为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主力军。同时,搭建“专群”双向交流机制,启动咨询专家定点联系镇街工作机制和“三官一师”进社区制度。

去年9月以来,已就4部法律开展意见征询,整理上报意见建议417条。

记者:各地基层立法联系点都很重视特色化打造,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有什么特色?

赖明才: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资源禀赋独特,科技文化底蕴厚重,民主法治氛围浓厚。区内有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16所,科技工作者约10万人,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4个。

另外,密切联系群众的形式也很多样。沙坪坝区社会治理亮点多,有“和顺茶馆”“特钢贤人坊”“和美大院”“过坎居”等一批品牌。建有覆盖全区的“代表家站”,“主任接待日”“代表接待日”等活动经年不辍,群众基础牢固。

还有一支由党员、人大代表、红岩志愿者、立法信息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构成的工作队伍,能够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同时,搭建“法言法语”与“民言民语”的双向交流平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要让更多人参与立法

2020年,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成为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的首批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新增设了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

记者:今年,修改后的《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办法》,对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代表家站”融合建设作出了规定。沙坪坝区对此有何思考和打算?

赖明才:我们将统筹推进“代表家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打造“代表家站”升级版。这其中包括硬件升级,突出规范、雅致、亲和、惠民,彰显为民服务功能;软件升级,实现站点品牌化、内容规范化、群众参与经常化;功能升级,着眼汇聚选民、服务人民等功能,融合数字化、新媒体等技术,实现科技赋能;内涵升级,打造“家站综合体”,坚持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社会治理及各类基层示范品牌建设紧密融合,实现阵地共建、功能共融、品牌共创、活动共推、信息共享。

记者:未来将如何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

赖明才:要研究透沙坪坝区的实际情况,研究透老百姓的所思所盼所想。

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整合全区的各种优质资源,推行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工作实效将联系点划分为示范点、孵化点、普及点,引入良性竞争,激发工作活力,并在全区东、中、西部分别建设一批阵地,做深做实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覆盖工作;创新“线上+线下”工作模式,打造宣传矩阵,提升群众参与途径;深度推进网格化管理,推动党建网格与基层立法联系点有机融合,打通群众参与立法“最后一百米”。

 

记者|宋婷婷

编辑|朱苗 成鑫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