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万源人大协手 共促革命老区振兴
重庆市城口县与四川省万源市同处秦巴山脉,山水相依、人文相连,一水任河更是情牵两地。为使碧水长流、两岸长绿,近日,两地人大常委会联合调研任河流域城万段水环境协同保护情况,并签订《协同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书》,以人大之力助推两地生态环境共建共保。
协同共护母亲河
城口与万源生态相连、发展相融,开展常态化工作交流早已是两地人大常委会的共识。2010年两地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90余人联合视察了城万快速通道工程建设情况,2016年联合监督调研城万快速路建设情况,2019年开展了农文旅融合协作调研……
每次联动监督都聚焦涉及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如今缘何聚焦任河水环境?
“任河是汉江的重要支流,流经重庆、四川、陕西三省最终汇入长江,对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城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滕远东表示,协同监督既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也是唱好“双城记”扮靓“生态圈”,落实《深化川渝两地水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协议》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此,在今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两地人大一拍即合,后经两地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城环委多次协商、现场沟通,顺利启动此次联动监督。
“针对跨省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建立协作联系制度。”“要尽快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现智慧平台数据共享。”“两地的协作还要加大力度,共同向上级争取丹江口国家补助政策。”……6月27日,两地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代表共同到万源市大竹镇大竹河水文站,城口县巴山水库、水寨子国家水质监测站、县“智慧河长”运行办公室等地调研,并召开联席会。调研组现场看得仔细、问得认真,全面了解水质保护、水环境监测、“智慧河长”平台运行等具体情况。联席会上,大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就协同保护任河水环境建言献策。
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波表示,希望两地人大赓续合作,全方位、立体化讲好两地的革命故事,讲好示范区内红色、古色、绿色景点的故事,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新的起点,两地人大共同发力、真抓实干,以合作监督的更大成效,让城万两地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建长效机制促革命老区振兴
城口、万源既是革命地区,又同是欠发达地区。今年初,经川渝两省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两省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也是第6个印发的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方案。
城万一家亲,今朝情更浓。此次两地人大还共同签订了《协同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明确将紧紧围绕两地中长期规划以及区域协同发展所涉及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鉴、重点领域协同创新等持续开展联合监督,促进《总体方案》下的各项子方案的落实。
按照协议书要求,两地人大建立了四项联合协助机制:
常委会领导会商机制。两地人大常委会领导每年举行一次会商,轮流召集,有关专工委负责人参加。交流上一轮会商确定的协作事项落实情况,商定下一年度协作事项。必要时,可以邀请周边区、市、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参加。
办公室主任沟通协商机制。两地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除日常工作通气外,适时沟通协商,确定下一年度人大常委会领导会商方案。两地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具体承办协作事项的日常沟通、信息共享、跟踪落实。
专工委专项工作交流机制。县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部门立足职能职责,围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协同开展工作。
毗邻乡镇建立协作机制。鼓励两地毗邻乡镇人大之间建立工作协作机制,适时组织两地乡镇人大代表开展联合视察、调研等活动,积极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据介绍,两地人大每年将选定1个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的重要事项、重大项目,联动开展监督;将助力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两地各级人大代表专项活动的主题,适时组织两地人大代表开展跨区域视察调研活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工作,紧扣人大法定职权开展专题研讨。
记者|黄振胜 通讯员|谭双
编辑|朱苗 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