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长成摇钱树 他为村里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茶树长成摇钱树 他为村里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日期:2022年08月09日 来源:重庆人大

夏日骄阳,万物勃发,在梁平区袁驿镇叶岩村,驿斌有机白茶基地的百余亩茶园长势喜人。

“今年是我种植白茶的第8个年头。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和群众的支持下,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茶园规模已经从十几亩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亩。”梁平区袁驿镇人大代表、驿斌有机白茶基地负责人袁寿兵说。

据了解,驿斌白茶基地成立于2014年,所产的白茶是袁驿镇“四大产业”之一,主要采摘时节是清明前,俗称“明前茶”。

得益于地理优势,驿斌白茶基地的“明前茶”较其他“明前茶”早半个月上市,具备“先发”优势。

撂荒地变茶基地

近年来,受城镇化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村老龄化加剧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耕地闲置问题愈发严重,引起了人大代表们的关注。

“发展白茶种植业既能解决土地闲置问题,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正好我在这方面有经验、有技术,我作为人大代表责无旁贷。”3年前,袁寿兵如是说。

说干就干,袁寿兵立即着手土地流转事宜,通过意见征询、价格商谈、实地测量、合同签订等系列程序,最终以350元/亩的价格一次性流转了近120亩的闲置耕地,涉及农户60余户。

经过几年生长,昔日的荒山荒地被整整齐齐的白茶树取代,如今已是一片绿油油的“摇钱树”。

村民实现“双丰收”

每当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初春时节,驿斌白茶基地里总能看到忙碌的采茶工。他们来回穿梭、动作娴熟,摘取每一株茶树上“最精华”的部位。

“平日里有30多人在基地干活,等到清明节前茶叶采摘时节,采茶的能达到上百人,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袁寿兵介绍。

“以前想打工挣钱,需要远赴他乡,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样一来,我既照顾了老人,还赚到了钱,真不错!”驿斌白茶基地的务工人员肖大明说。

据了解,袁寿兵优先聘请本地困难群众在茶园务工就业,有效带动了当地富余劳动力,每年支付基地务工人员的工资总额超17万元,使当地村民实现了流转土地收入和就近务工收入的“双丰收”。

自己种变大家种

近年来,作为梁平区最先种植白茶的一批基地之一,驿斌白茶基地积极探索实施“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户”产业联合体模式,截至目前已经营管理8年,年干茶产量达1000余斤,预计全部进入丰产期后,每年可实现经济收益80多万元。

相邻乡镇陆陆续续成立了几个种植面积超百亩的白茶基地,越来越多的群众看到其中的经济收益。

在袁寿兵的指导帮助下,当地群众也慢慢在自家土地上种上了“摇钱树”。为了确保稳定增收,有12户群众与袁寿兵签订了代种协议,即村民自己种植管理,成熟采摘后由袁寿兵负责回收、加工、销售。

“驿斌白茶基地是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做强的,我用了叶岩村的土地,肯定得回报才行。”两年前,袁寿兵找到时任袁驿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我希望能够在叶岩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协商,最终决定由叶岩村委会以集体经济的名义在驿斌白茶基地旁边再流转15亩撂荒土地种白茶,然后交由袁寿兵统一经营管理,按照每年保底分红的方式,支付叶岩村集体经济2.8万元。

袁寿兵介绍,下一步,驿斌白茶基地将与周边其他白茶产业基地形成产业联合体,拟采取抱团发展的模式,实现共同发展。

 

通讯员|廖兴盛

编辑|朱苗 成鑫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