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破题“养老难” 让“养老”变“享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巫溪县60岁及以上人口达90233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3.21%,分别高出全国4.51个百分点、全市1.34个百分点。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的今天,巫溪县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助力全县破解养老问题,让“养老”变“享老”。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年底建成
2022年初,在征集人大代表们的意见后,巫溪县人大常委会将养老服务发展纳入了监督议题。
8月中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前往县第一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地、文峰镇养老服务中心、乐邦养老院、县医养老年公寓查看了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情况。
“我们县现在仍然有农村老人,尤其是独居的、家庭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留守老人面临着无人养老、无地方养老、无钱养老的‘三无’养老难题。”第一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地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巫溪县为解决这一难题,已于2021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县内首个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建成后,县民政局将联合古路镇同步挂牌成立古路镇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特困老人的兜底需求基础上,还面向古路镇辖区内的社会老人开放,提供日间托养、紧急援助、主动关爱、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延伸开展助洁、助餐、助浴、助残、助行等线下上门服务。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养老服务
调研显示,巫溪县有90%的老年群体热衷于居家养老,7%的老年群体热衷于社区养老,3%的老年群体愿意选择机构养老。
调研组还了解到,为适应不同的老年群体,不同的敬老院采取了不同的养老机制,例如:乐邦养老院以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为落脚点,创新实施养老服务“政企联动”,依托养老院建设凤凰镇养老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成功打造出社会化运营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此外,还创建了社区老人食堂,极大缓解了独居老人日常吃饭难题,方便凤凰镇老人实现“家门口”养老。
又例如:巫溪县医养老年公寓,作为巫溪首个、目前唯一一家医养结合机构,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同时,还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不仅如此,该老年公寓还设有休息室、手工室、阅读室、户外活动区以及智慧食堂等,为老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康复锻炼等多样化服务。
看完几个养老服务机构,调研组一行人纷纷点赞。“几家养老服务机构各有特色,突破了传统养老模式,同时又把近年来趋势大好的医疗康养产业结合起来,给予了老人们更多选择,让他们在养老机构过得更加舒心。”调研组成员表示。
人大建言变“养老”为“享老”
虽然巫溪全县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先斌说:“要立足巫溪实际,加快康养产业发展步伐,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后不仅要让老人们‘养老’,还要让老人们‘享老’。”
“我建议政府可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依托物业、社区开展养老服务,要在打通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米’上下足功夫。”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洪兵说。
县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黄文君则建议,要发挥好群团组织作用,加大“党建红”引领“夕阳红”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让社会与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我认为可以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互联网+养老’走进千家万户。这样一来老人方便,子女也能第一时间了解老人的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黄文军建言。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罗莹桂说,农村人群暂时没有开放长期护理保险,可探索扩面,减轻失能老人家庭负担。
对调研组成员提出的建议,县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人力社保局将进一步结合巫溪养老实际,加快康养产业发展,同时,结合政策适时调整公益性岗位人员结构,开展专业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充实养老服务人员队伍。
记者|周晏如 通讯员 彭莉莉
编辑|朱苗 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