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飞出“金点子”

“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飞出“金点子”

来自沙坪坝区的20条建议被《噪声污染防治法》等3部国家法律采纳
日期:2022年10月11日 来源:重庆人大

  去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沙坪坝区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年来,这个联系点让普通群众的意见直通全国人大,20条“金点子”被国家《噪声污染防治法》等3部法律采纳,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案例。在这背后,离不开一群人的艰辛努力和付出。

  立法信息员:

  当好民意传递“一传手”

  “这条建议是我提的!没想到我一个普通退休工人也能参与国家立法,提的建议还能被采纳。”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的姚华全老人,指着采纳了他建议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自豪地告诉记者。其实,姚华全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身份——立法信息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的初衷,就是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并把群众诉求“原汁原味”反馈给国家立法机关作参考,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像姚华全这样直面群众的立法信息员,就是这条民意通道上的“一传手”。目前,在沙坪坝区,这样的“一传手”有218名,他们奔波于大街小巷,记录反映最真实的民意。

  一年来,沙坪坝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创设“室内+室外”“线上+线下”双征询工作模式,改版区人大官网、微信公众号、镇街人大法治街区小程序等扩大意见征询面。为提升群众参与仪式感,还统一制作立法信息员装备,向信息员颁发聘书,向被吸纳意见的群众颁发证书、感谢信与奖杯等,以庄重的“仪式感”提升尊崇度、激发积极性。同时,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各基层联系单位还以座谈会、院坝会、茶话会、漫谈会等形式开展征询工作。

  就这样,“原汁原味”的民意在社区榕树下、在老旧小区里形成。截至目前,沙坪坝全区已有上万名群众参与30部法律法规的意见征询。《噪声污染防治法》等3部已通过的法律,采纳了来自沙坪坝的建议20条。

  “点”上的专家:

  为立法发出专业声音

  “联系点非常注重来自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高校基层代表的立法意见。”作为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法学教授秦鹏回顾自己一年来的“履职”经历时说,“联系点和我们保持沟通,经常会从专业角度听取我们的立法意见和建议。”

  过去一年,这位“点”上的专家就《噪声污染防治法》向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所提的立法建议中,有四条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采纳。

  除直接为国家立法提供专业建议,专家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切实发挥专业优势,做好群众呼声与“法言法语”间的“转换器”。

  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已聘请谭启平、秦鹏等36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首届立法咨询专家,建立专家定点联系镇街工作机制,通过“专群结对”搭建“法言法语”与“民言民语”双向转化平台。同时,建立“三官一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和“法律明白人”进社区制度,确保群众既能读懂法律法规,又能提出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

  立法联系点的组织者:

  充分调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力

  辗转反侧思考、废寝忘食加班、深入镇街村社沟通……筹备运行“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种种艰辛,都深深地刻在沙坪坝区人大监察和法制委主任委员漆鹏的心里。

  自去年9月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授牌,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沙坪坝区人大监察和法制委就成了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有效运作的“神经中枢”。

  漆鹏介绍,为充分调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力,目前已搭建起了区级、镇街级、村(社区)级三级组织架构。即,区级建设主阵地;镇街级包含26个镇街、政府组成部门及驻区高校等社会单位;村(社区)级注重打造融合示范点,使之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鲜活、最直接、最具创新空间的阵地。此外,还在全区建成了193个信息采集站,确保意见征集触角延伸得更广更深。

  “基层立法联系点如何找准定位、真抓实干,没有现成答案,要求我们谋定而动理思路;如何贴近实际、接好地气,不能生搬硬套,要求我们着眼基层抓创新。”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市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交流发言时,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动从“有”到“优”,以有形有效、有声有色的实践,在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程中讲好沙区故事。

 

记者|王亚同

编辑|朱苗 成鑫

来源|重庆日报 https://epaper.cqrb.cn/cqrb/2022-10/11/005/content_rb_307261.htm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