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蟹不怕晚养殖基地迎丰收
“看到没?这些螃蟹个头好大。”金秋十月,蟹肥膏黄,在酉阳自治县小河镇桃坡村稻田综合养殖示范基地里,镇人大代表、桃坡村二组组长秦家兴与村民一道忙着加固防逃网。拎起沉甸甸的笼网,秦家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带头修水池、为脱贫户解困、撰写建议为民发声……去年以来,在秦家兴的带领下,桃坡村大力发展养蟹产业,让村民们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秦家兴用平凡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对此,他却害羞地说:“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解决370余人饮水问题
“我们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其中就有他的功劳。”桃坡村村民秦信斌说,二组以前没有蓄水池,村民都是到附近的水井挑水喝。
2016年,一直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秦家兴回村,正遇上县农委在该组开展一个农业项目。看到施工后还剩下的水泥沙子,秦家兴找到项目负责人,诉说了该村挑水喝的窘状,恳请负责人将剩下的泥沙送给村里修水池。
征得负责人同意后,秦家兴立即联合村“两委”发动该组村民积极参与水池修建。水池建好了,水管怎么办?秦家兴又多次奔走,找到镇政府协调资金,将水管牵进了村民家中,解决了二组370余人的饮水问题。
“多亏了秦代表,要不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二组脱贫户秦红波说起秦家兴也是满心感激。
多年前,秦红波妻子身患重病急需救治,高额的手术费用让本就拮据的家雪上加霜,他几近奔溃。秦家兴得知这一情况后,发动周边群众自愿为他捐款,最终为其筹得了手术费用。
尽力帮助村民解决“家长里短”,让秦家兴渐渐积攒了口碑。2017年,村民将其推选为二组组长。
响应号召带头入股创业
2021年下半年,为了盘活桃坡村的闲置土地,镇政府决定利用鲁渝协作项目资金,以桃坡村经济联合社为主体,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股东”模式发展稻蟹综合养殖产业。在招募股东时,秦家兴积极响应号召,带头入股了20000元。
对桃坡村来说,发展产业无疑是一件利村利民的大好事,但在今年年初项目启动实施时,却遭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反对。
原来,几年前曾有私营企业到该村发展产业,但由于产业发展失败,说好的土地租金和分红都没能兑现,让村民对发展产业一事多了担忧。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秦家兴建议桃坡村经济联合社先给钱后用地,将土地租金先行支付给村民。这一举措,坚定了村民们对发展养殖产业的信心。
截至目前,稻蟹综合养殖产业已惠及农户334户1116人(其中脱贫户52户),就业带动170户460人(其中脱贫户52户),带动脱贫户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
冒雨修复蟹苗防逃网
今年上半年,30万尾蟹苗被投放到317亩水田里。
为了将产业发展壮大,秦家兴没少花心思。他经常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大闸蟹养殖的注意事项,并抽空到基地查看蟹苗生长情况。
然而,就在秦家兴跟“孵鸡蛋”一样小心照看这些蟹苗时,基地却突遇一场变故。
6月2日,暴雨来袭,养殖基地突发洪灾,蟹苗防逃网被冲倒。为了防止蟹苗被冲走,秦家兴与该镇30余名干群一起冒着大雨,奔入湍急的水流,扶网的扶网、打桩的打桩,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修复了防逃网,减少了损失。
事后,秦家兴通过调研得知,导致洪灾的原因是以前所修河堤狭窄、低矮,为了避免因基础设施落后给产业发展带来损失,在今年县人代会期间,他提出了《关于桃坡村河堤加宽加高的建议》。
“十里丹霞,一步一景。”有着独特丹霞地貌的桃坡村风景宜人,一直吸引着无数游客。最近,随着基地大闸蟹的成熟,来桃坡村休闲旅游、购买大闸蟹的游客更多了。
但是,由于基地周边道路狭窄,车辆一多就容易堵车。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稻蟹产业升级,他又提出了《关于提升桃坡村稻蟹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目前,该建议已得到镇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了明年的建设规划。
记者|曾珠
通讯员|石嘉黎
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