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专题记者会

直播回顾|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专题记者会

日期:2023年01月15日 来源:重庆人大

  专题记者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廖渝峰】16:30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廖渝峰】16:31 根据大会安排,今天下午我们在此召开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记者会,这是大会期间三场记者会中的第二场。主题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结合大会管理实际,今天我们仅邀请了会内部分媒体来到现场,其他媒体和广大市民,将通过华龙网图文直播同步了解相关内容。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宣传组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处副处长廖渝峰主持专题记者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廖渝峰】16:31 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13日上午,在胡衡华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用较大篇幅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工作思路。

  【廖渝峰】16:32 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工作情况,我们邀请到有关市人大代表和市级部门领导,结合各自领域给大家介绍情况。他们分别是:市人大代表、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同志,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忠同志,市人大代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走马镇党委书记张娅菲同志,市人大代表、长寿区龙河镇河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洪镜同志。下面,我们正式开始。

  【廖渝峰】16:32 首先,请张国忠代表发言。

  市人大代表、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发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张国忠】16:33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丰都县乡村振兴情况。

  【张国忠】16:33 丰都地处三峡库区,是一个农业大县。2017年实现了脱贫摘帽。这些年来,我们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下地种田的“乡村两问”,全力以赴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正稳步推进。

  【张国忠】16:34 目前,我们已经构建以肉牛、榨菜、鸡为重点的“一主两辅多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牛肉进口、榨菜出口、藠头出口全市第一,小额信贷综合考核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出口产品安全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连续3年获全市巩固脱贫成效考核“两好一优”的成绩。

  【张国忠】16:35 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培育“新农人”,推动乡村发展

  【张国忠】16:37 2021年,我在调研的时候发现,各个乡镇普遍存在这么两个问题,产业发展缺人才、社会投资缺热情,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剩下来的主要是“一老一小”。当时我所联系的金龙寨村,留在村里的538人中除了孩子,年龄最小的58岁。很现实的问题是,年富力强的都外出打工了,90后、00后不愿意下地种田了,那么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来下地种田,这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两个重要问题。

  【张国忠】16:38 后来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意识到要回答好“乡村两问”,核心问题是培育农村的市场主体,而且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性,农业的市场主体必须面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这三大风险。

  【张国忠】16:38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土生土长的“新农人”,具有克服这三大风险的天然优势。这些“新农人”非常顽强,只要一有条件就活得下来,一给帮助就长得起来,正在成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市场主体。

  【张国忠】16:39 于是我们下定决心,把培育“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了“新农人”培育行动。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措施:成立“新农人”互助会,筹建“新农人”专项资金,打造“新农人”会客厅,组建“新农人”服务团,建设“新农人”学校,“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乡村发展机制正在不断完善。

  【张国忠】16:39 目前,我县已培育“新农人”727人,带动农户2.2万户7.8万人,与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益联结,目前这个做法已经被新华社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张国忠】16:39 二、坚持“农民主体”,推动乡村建设

  【张国忠】16:40 脱贫攻坚期间,丰都统筹各类资金36.7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等项目4200余个,农村条件极大改善。“有没有”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以后,“好不好”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了。

  【张国忠】16:40 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确定了乡村建设的两个目标:一是让乡村具备基本的现代生活条件,二是让村庄变成农民喜欢的样子。围绕这两个目标,我们就研究乡村建什么、怎么建、要避免什么问题,尤其是要避免乡村建设政府大包大揽,“干部干、群众看”等问题。所以我们在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建设热情,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家园。

  【张国忠】16:41 一是充分征求农民意见。比如,在村庄规划中,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视频连线、微信群,通过院坝会、乡贤会等各种方式征求农民意见,根据自己村庄的特色,分别突出发展为主还是保护为主,还是文化传承为主。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制定了81个村庄规划,着力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在村庄规划引领之下,已经成功创建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三建乡绿春坝村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张国忠】16:43 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比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通过农民代表走出去看、党员干部沉下去讲、典型农户引领着干这种方式,让农民有进一步改造自己家园的意愿,让农民对自己的家园应该怎么改造心里有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广泛了解群众意愿,结合实际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五清理一活动”、改厕改圈等,成功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5个。在包鸾镇,经过广泛征求农民意见,我们整合了乡村闲置的校舍、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建设了村级大院、乡村书院、农家庭院,展现了乡土风情;在三建乡保家楼,我们引进专业公司按一个标准、一致风格设计民宿,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改造农房,发展星级农家乐11家,既增加收入、又美化庭院。

  【张国忠】16:44 三是充分动员群众参与。比如,在实施现代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建设中,我们完善了自下而上的项目申报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等措施,由农民提出项目需求,确保政府建的是农民想要的;通过以工代赈、投工投劳等,让农民参与项目建设,避免“干部干、群众看”;验收时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参与,建成以后农民参与后期管护,让农民监管项目。在农民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我们实施了水、电、路、讯等补短板项目596个,成功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张国忠】16:44 三、聚焦“一老一小”,推动乡村治理

  【张国忠】16:45 乡村治理本质上是人的治理,算好“人头账”是乡村治理的核心问题。人在哪里、人去哪里、人怎么样这“人口三问”,是乡村治理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

  【张国忠】16:46 围绕这“人口三问”,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过去10年有9.2万人离开丰都,每年有26.5万人外出务工,“一老一小”占丰都常住人口的41.2%。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到常住人口的20.7%,意味着丰都进入了重度老龄化社会;3.9万儿童在家留守,家长外出务工管不了、留在家里养不好,孩子这个“心头肉”成为外出务工家庭的“心病”。全县人口净流出、重度老龄化社会、大量留守儿童缺管失管等情况,是我们开展乡村治理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张国忠】16:47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最后兜底单元。我们下定决心,把“一老一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突破口,提出了“党组织靠前一步、政府组织后让一步、群众组织提升一步、群团组织协调同步”的思路,树立“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家庭的社会问题兜底功能,总结提炼丰都民俗文化当中孝善文化的共同价值理念,探索建立家庭教育互助会、老年大学、爱心食堂、农民工工会等,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推动丰都全社会弘扬传承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优良乡风民风。

  【张国忠】16:49 目前,丰都各乡镇已建立家庭教育互助会41个,覆盖2058个家庭2432名留守儿童,2022年暑期儿童溺水事故“零”发生,相关情况在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廖渝峰】16:50 谢谢张国忠代表。下面,请刘贵忠局长发言。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忠发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刘贵忠】16:50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作为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单位之一,很感谢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安排的这次乡村振兴专题记者会。我在这里就“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有关情况给大家报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出台背景及总体要求;二是我们的一些举措。

  【刘贵忠】16:50 一、《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出台背景及总体要求

  【刘贵忠】16:51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202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经过近一年的准备,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简称《办法》)。专门制定党内法规明确并落实乡村振兴责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是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刘贵忠】16:51 《办法》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部门责任、地方责任、社会动员、考核监督、奖惩、附则,共七章二十九条。主要目的是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刘贵忠】16:53 职责划分明晰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将乡村振兴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提高效率,推动发展。《办法》明确要求,乡村振兴责任制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刘贵忠】16:54 《办法》有三大重点值得关注。一是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既明确了各层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和职责内容,也强化了上下级政府和部门间协同联动,并进行了细致部署。其中,部门明确了8个方面具体责任,包括拟定并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强调部门党组(党委)对本单位本系统乡村振兴工作负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地方分级明确了省、市、县、乡、村五级14个方面的具体责任,包括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发展乡村产业,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等。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村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刘贵忠】16:54 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办法》对深化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并鼓励公民个人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刘贵忠】16:54 三是发挥考核监督“指挥棒”作用。《办法》围绕责任落实构建了一整套全方位考核监督机制。包括5个方面:1.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2.实行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制度;3.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督查;4.开展乡村振兴监测评估;5.强化乡村振兴激励约束。

  【刘贵忠】16:56 二、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

  【刘贵忠】16:56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不断深化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快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健全强有力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合力促振兴的工作格局,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奋力书写农业强国的“重庆版本”,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我国西部地区前列。这里面总体是三个方面的具体考虑:

  【刘贵忠】16:57 一是守好底线,要聚焦“不出现整村整乡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下功夫:1.在精准监测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着力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社会保障常态化帮扶机制、动态发现动态解决问题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兜底保障水平。2.在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上下功夫。谋划实施“千万农民城乡融合共富促进行动”,落实帮扶措施,不断缩小脱贫群众收入差距、脱贫地区发展差距。3.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加强脱贫群众实用技能培训,增强脱贫群众的发展动力和能力。鼓励脱贫群众在党和政府帮助下,靠着勤劳双手,创造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刘贵忠】16:58 二是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加快促进乡村发展。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具体考虑:1.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是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的部署,我们将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火锅食材、重庆小面、柑橘、榨菜等特色产业集群。2.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3.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用市场化办法盘活农村资源,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刘贵忠】17:01 三是聚焦“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里面主要是三件事:1.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完善“五网”,即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物流网;统筹推进“三个革命”,即“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深化提升,“一村一策”整体改善乡村生活条件。2.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围绕“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个关键,以“数字化”赋能,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推动治理单元下沉,促进乡村善治。3.创新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试点。我们准备选5-6个区县来实施融合试点,聚焦六大重点:一是“三张图”(村庄规划图、产业规划图、农房设计图);二是“三类人”(乡村规划师、乡建工程队、乡贤新乡人);三是“三块地”(村集体土地、农民承包地、闲置宅基地);四是“三个院”(村级大院、乡村书院、农家庭院);五是“三件事”(大事、小事、私事);六是“三个在”(让干部生活在群众中、让群众活动在集体中、让组织扎根在基层中),谋划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来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以治理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形成美丽乡村与善治乡村良性循环,实现看得见的乡村与看不见的乡村的有机统一。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廖渝峰】17:01 谢谢刘贵忠局长。下面,请张娅菲代表发言。

  市人大代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走马镇党委书记张娅菲发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张娅菲】17:02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高新区走马镇党委书记张娅菲,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按照大会秘书处安排,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高新区走马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情况。

  【张娅菲】17:02 成渝古驿、千年走马,高新区走马镇位于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西南部,幅员面积36.59平方公里,西靠璧山,南接江津,古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曲艺之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村落4块国字、金字号招牌,桃花山景区和走马古镇远近闻名。

  【张娅菲】17:02 作为西部科学城、主城都市区中的乡镇,近年来,走马镇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打造西部科学城的“后花园”,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张娅菲】17:03 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四个关键”,产业振兴持续推进

  【张娅菲】17:04 一是突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借力4块“国字号”招牌和山水田园资源,打造主城周边“一小时”四季休闲旅游目的地。一方面用好生态资源,以花为媒办好走马观花旅游文化节。以桃花山千亩桃林为依托,从1999年起,持续19年举办重庆市一会一节项目“走马观花节”,被评为“重庆十大最具影响力乡镇节庆”。2019年,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桃花山景区提档升级,将走马观花节升级为重庆市春季花卉展,接待游客10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232万元。另一方面,我们用活人文资源,以走马古镇为依托,塑造“美丽乡村、人文走马”。全力推动走马古镇保护与开发,管委会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专项工作组,提档升级古镇景区,打造“梦回拾景·千秋古驿”十个景点,全力还原“成渝古驿、千年古镇”的历史风貌。

  【张娅菲】17:04 二是突出稳粮保供和生态保护底线。我们坚决做好稳粮保供工作,守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粮食作物4776亩、经济作物7920亩,实施24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我们坚决守好生态保护底线,修复重建生态湿地13个,实施5个废弃矿山用地恢复治理,开展大溪河梁滩河河道黑臭水体、违规畜禽养殖、乱倒弃渣弃土专项整治,深入实施绿色防控和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张娅菲】17:05 三是突出“五片区三基地”建设。我们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2100亩果树基地、400亩草花基地、600亩蔬菜基地,投入农综改资金800余万元,修建生产便道、山坪塘、蓄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目前已经形成果树、草花、蔬菜三大产业,年产水果1000余吨、草花700余万盆、蔬菜900余吨,带动农户年户均增收2万余元。

  【张娅菲】17:06 四是突出农业品牌建设和科技支撑。我们培育市、区、镇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馨亚油脂、迈鸿蔬菜种植、芊虹种业、满庭芳种养殖等农业品牌逐步打响,争取开疆拓土智慧农业改造等市级智慧农业推广项目3个,和重庆市农科院合作,探索推进研学基地建设。我们新增“乡村振兴”农村电商专区,累计上线15个品类,完成“农产品进城”6000余单。

  【张娅菲】17:06 二、聚焦“三个重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张娅菲】17:07 一是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精准设计村规划、产业规划、民房建筑规划“三张图”,桃花山景区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做好环廖家沟、彭家沟水库1.17平方公里水体区域生态休闲区专项规划,着力打造生态田园综合体示范点。

  【张娅菲】17:08 二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来,争取市、区资金1.1亿元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14个。修建“四好”农村路58公里、通院人行便道72公里,争取市、区涉农资金共800余万元,用于村庄亮化工程、入户道路、综合环境提升等项目建设,完成农村电网和农村人饮“一户一表”改造,实现农村天然气全覆盖安装和移动光纤宽带“村村通”。

  【张娅菲】17:08 三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我们认真实施“千村宜居计划”,金马村、慈云村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绿色村庄”“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绿色示范村”;持续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25%。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

  【张娅菲】17:08 三、加强“三个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张娅菲】17:09 一是强化组织人才建设。抓好基层党组织这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心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换届后村干部平均年龄41.3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62%,较上届分别降低了2.2岁、提高14%。持续培育新型农民,聘请重庆市农科院10名农业专家开展深度指导,每年举办田间课堂20场次,培育100名农村经理人、种养能手。

  【张娅菲】17:09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建设。规划走马片区新建学校1所,对现有农村中小学实施全面改造,新建12000方群众综合性体育场,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硬件配备和能力建设,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新建手术室、发热诊室、CT室,新增DR等设备,镇卫生院纳入医共体,进一步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张娅菲】17:09 三是强化政务服务建设。我们完成11个村社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示范建设,深化梳理97个村社代办服务事项清单,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就业登记”“社保卡注销”等100余项民生高频事项“就近可办”“一站可办”。

  【张娅菲】17:10 各位媒体朋友,一座古镇,两两相约,三月桃花,四季美景。真诚地欢迎大家更多关心关注高新区走马镇,下一步,“成渝古驿、千年走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建设科学城的“后花园”,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谢谢大家!

  【廖渝峰】17:10谢谢张娅菲代表。下面,请文洪镜代表发言。

  市人大代表、长寿区龙河镇河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洪镜发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文洪镜】17:11 大家好,我叫文洪镜,意想不到能有幸参加这次人代会,与各行各业优秀人士交流发言、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正如两年前,我也意想不到地来到长寿区龙河镇河堰村担任村支部书记。

  【文洪镜】17:13 一、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

  【文洪镜】17:13 那时的龙河镇,已经确定为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镇,橘乡福地·长寿慢城的规划建设如火如荼,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四通八达、宽敞平整的沥青村道,白墙青瓦、木线砖石的农家湾落,一城绿色、半城橘香的万亩橘海,慢行慢游、浓浓乡愁的橘乡福地·长寿慢城正渐渐清晰起来……

  【文洪镜】17:13 龙河镇在乡村振兴大道上的精彩起跑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同时也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河堰村作为慢城核心区,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人,正赶上乡村振兴的大好发展机遇。可是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创新发展意识不够,成为制约河堰村融入慢城发展、深入产业振兴、凝聚发展合力的瓶颈。

  【文洪镜】17:14 镇党委深知只有打好人才振兴这张牌,才能唱响乡村振兴的主旋律。镇党委多次找到在外创业的我,反复给我做起了工作。当时的我也十分纠结,一边是收入还算不错的工作,一边是镇党委的诚意,对地方发展的执着,对乡村人才的渴望,再三思考,最终遵从自己的内心,回到了河堰村。使命在肩,说干就干,在乡村大舞台上,我并不孤独。2021年龙河镇村级换届,18个新选出的村社党支部书记,像我这样的90后返乡大学生就有3个,二十几岁的年轻村支部书记成为了龙河镇乡村振兴一道蓬勃轻快的风景,我们一起挥洒青春,我们一起建功立业。

  【文洪镜】17:14 二、产业振兴的护航员

  【文洪镜】17:15 我们村的主要产业是晚熟柑橘,共4600亩左右。每年,村里8个企业每年向村民兑付流转土地租金380万元,老百姓的土地变成了能生钱的资产。村里的劳动力在家门口也上起了班,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成了果园的管理人员,农活干得好的成了果园的管护人员,身体硬朗的老年人也能拔拔草、摘摘果、送送货,打点季节性短工,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

  【文洪镜】17:16 产业兴旺,企业赚钱,老百姓的致富增收才有保障,村支两委围绕产业发展做足了功课。一方面,我们放眼村外积极引进优质企业。两年来,我们先后引进3家农业企业,三田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三田公司在河堰村投资4500万元,规模发展柑橘,引入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温湿度传感系统、矮换密植技术、喷药无人机等,把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业干成了数字化的智慧农业。2022年夏季,果园遭遇极端旱情,三田公司利用水肥一体化系统成功抗旱,目前沃柑长势喜人,公司的柑橘远销东南亚等国家。

  【文洪镜】17:17 另一方面,我还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发展。我们定期走访企业,宣传产业政策,梳理困难问题台账,紧密联系群众,主动调解矛盾纠纷,助力企业推广农产品等。主动开展果园种植风险对策调研,协助企业向区农委申请项目资金安装智能防旱防冻喷淋系统。2022年夏季旱灾,不少农业企业因为死苗和减产严重亏损,租金兑付困难,经营信心大减。我们村支两委按照区委、区政府企业纾困要求,快速反应,逐个走访,给经营者们打气纾困,做相关农户的工作,支持企业分段、分批推迟缴纳租金,同心协力协助企业纾困。村民从害怕企业拖欠租金,到最后认同了企业长足发展和大家致富增收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目前,我们正在动员企业主动作为、及早谋划,应对今后可能遇到的极端天气。

  【文洪镜】17:17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体现。我村抓住慢城建设的契机,成立了农民建筑劳务合作社——长寿区堰太建筑劳务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有长期务工人员15人,短期务工550人次,承接了慢城风貌整治、农村厕所改造等项目,共发放村民工资800万左右,村集体经济收益近50万。这些收益,村民们可集体决定,按程序自主支配,维修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村合作社让村民们当上了股东,过得有面子、有里子、有底气。

  【文洪镜】17:18 雁飞千里靠头雁,五级书记抓振兴。作为一名最基层的人大代表和党支部书记,我很荣幸赶上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见证了长寿慢城的建设发展,推进带动了村民们的致富增收。今后,我会继续坚守初心、履职为民,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受益、乡村振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

  【文洪镜】17:18 最后,欢迎大家常到长寿人长寿,常来慢城品乡愁,我在慢城喜迎四方宾客!

  【廖渝峰】17:19 谢谢文洪镜代表。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在提问之前首先报出所属媒体名称。现在开始。

  记者提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重庆日报记者】17:20 我想提问给张国忠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袁家军书记乡村振兴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丰都,调研了肉牛产业,并指出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村强民富的关键。据了解,丰都肉牛产业已经发展了10余年,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将如何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张国忠】17:21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肉牛是丰都的“土特产”,肉牛产业是丰都农业的主导产业。近些年来,我们把肉牛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打造科技研发、种养结合、屠宰加工、副产物开发、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全产业链,培育和引进恒都集团、光明食品、丰泽园三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存栏20头以上的肉牛庭院牧场800余个、存栏5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7个,每年肉牛存出栏16万头、9万头,“丰都肉牛”和“恒都牛肉”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肉牛进口规模全市最大,牛肉生产销售总额全市最多。

  【张国忠】17:21 下一步,我们将基于丰都这一方水土、突出丰都特点、建成产业集群,重点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

  【张国忠】17:22 一是把产业链拉长,围绕恒都集团等链主企业,重点聚焦牛肉的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推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

  【张国忠】17:22 二是把市场主体做大,在把恒都集团做大做强做上市、尽快达到100亿产值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庭院牧场,让更多农民通过养牛成为“新农人”,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张国忠】17:22 三是把科技力量用好,建设肉牛大数据中心,加快“丰都牛”种源培育,通过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丰都肉牛养殖、加工、销售的效果和水平。

  【张国忠】17:23 四是把丰都肉牛和恒都牛肉的品牌做响,利用市场化手段,持续发挥丰都肉牛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把品牌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影响力。

  【张国忠】17:25 这里还要给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一下,丰都“土特产”还有很多宝贝,这些宝贝都是丰都乡村产业的宝贵资源。比如富锶水,锶含量达到每升2.6毫克,是其他地方的10倍左右,这在全国罕见;丰都大豆的硒、锶含量分别达到每千克0.034毫克、4.4毫克,是优质的“硒锶豆”;丰都鲟鱼的硒、锶含量分别达到每千克0.15毫克、23.7毫克,这也是罕见的;丰都的麻辣鸡、红心柚全国闻名,丰都榨菜、丰都藠头畅销东南亚。欢迎各位朋友到丰都来现场体验、指导,谢谢大家。

  【廖渝峰】17:25 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

  【重庆之声记者】17:26 高新区走马镇位于西部科学城直管园,科学城重在城市建设,在科学城范围内推动乡村振兴,和其他区域的乡村振兴有哪些不同?走马镇下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有哪些安排和举措?谢谢!

  【张娅菲】17:26 谢谢这位记者。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部署,是在中心城区西部槽谷地带,建设“科学”与“城市”的融合体,建一座产、学、研、商、居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新城。但科学城的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很长的一个历史周期。目前,整个高新区直管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乡村形态依然存在。因此,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摆在全区发展的重要位置。

  【张娅菲】17:27 在科学城范围内推动乡村振兴,因为乡村功能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我理解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都市现代农业功能特点非常突出。得益于区位优势和交通便捷,目前在科学城的农村区域优质蔬果、名贵花木、休闲体验等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农业。

  【张娅菲】17:27 二是科创智力集聚优势明显。得益于科学城集聚了一批以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一流平台、一流团队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与科创平台,让我们有了更多资源做精覆盖农产品育种、生产、流通的全环节的科技农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做特做强覆盖农科展示、农技体验、农景观览、农品消费全服务环节的都市农业提供丰富的内容素材。

  【张娅菲】17:27 三是农文旅融合日益显著。科学城内文旅资源丰富,现有“走马镇民间故事”“巴福刺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建成3A级及以上温泉度假区或生态旅游度假区6处,加之位于主城区内,周末都市休闲游资源丰富,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好。

  【张娅菲】17:29 下一步,走马镇将立足镇情,以打造科学城的“后花园”为目标,按照“四化”工作思路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推动产业精品化。建设科技农业、现代农业、特色文化与休闲旅游业深度融合的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力争打造“四季观花、四季采果、四季宜游”的特色精品产业基地。

  【张娅菲】17:29 二是推动环境生态化。我们将加强缙云山山体保护和大溪河、梁滩河以及生态湿地整治,依山沿河布局休闲旅游长廊,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张娅菲】17:29 三是突出文化特色化。我们将充分展现镇内特有的文化魅力,进一步挖掘成渝古驿道、慈云寺遗址等文物价值,创作创新“走马故事”,打造特色农文旅融合产业。

  【张娅菲】17:29 四是推动村庄景观化。我们将对居住集中的院落实施高标准、全覆盖整治,做实做靓每个院落,最终达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景”的效果,力争做到可吃可住可观可游。谢谢!

  【廖渝峰】17:30 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记者】17:30 我有两个问题想提给刘局长。第一个问题是,能不能介绍一下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的亮点?第二个问题,您曾经担任过市扶贫办主任,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与《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有什么区别?谢谢。

  【刘贵忠】17:34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成效亮点。具体来讲,去年一年,我们实现了“一守住两缩小和两确保”目标。“一守住”就是我们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两缩小”就是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两确保”,就是确保了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的持续巩固提升,14个脱贫区县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村居民水平,也高于全市全体居民的平均水平。

  【刘贵忠】17:34 具体的亮点有七个:一是出台“23条”硬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耕地保护、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守住守好“三条底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把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制定出台《重庆市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具体措施》,从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3个方面明确了23条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硬措施”。“23条”硬措施出台以来,市县乡三级分别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专班或专项工作组,聚焦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压紧压实各级责任,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全市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刘贵忠】17:35 二是聚焦“两解一帮”,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我们去年用了4个月的时间,动员驻乡驻村及帮扶干部10.6万名,以解读政策、解决问题和帮助增收“两解一帮”为重点,对全市38个涉农区县、940个乡镇(街道)、9060个行政村(社区)进行全覆盖走访排查。通过这次行动进一步摸清了底数,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批问题风险点,有效传导了工作压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刘贵忠】17:36 三是抓两个关键,即产业帮扶和稳岗就业。我们会同市农业农村委出台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10条”,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出台了脱贫人口稳岗就业“13条”政策措施,安排了20.5亿元中央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占年度中央衔接资金总量的60%,打造产业帮扶基地5.6万个,发展种植1624.33万亩,特色产业覆盖90%以上的脱贫户和监测户。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达到了79.93万人,就业规模比上年稳中有增。实现消费帮扶80多亿,脱贫地区没有出现大面积滞销卖难。

  【刘贵忠】17:38 四是落实“一县一策”,推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速发展。大家知道原来全国有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结合各地实际,全国确定了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其中重庆有4个,分别是渝东南的酉阳、彭水,渝东北的巫溪、城口。国家层面出台了16项三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增加财政投入,二是抓好产业和就业,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我们对4县创新开展“一县一策”精准帮扶,在财政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级专项资金补助等方面“一对一”给予政策支持,制定政策支持清单213项、规划实施项目168个,帮助4县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一对一”联系指导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年向4县倾斜安排衔接补助资金20.96亿元,占全市到县资金总量的36.84%。安排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2.25亿元、占援助资金总量的30.9%。

  【刘贵忠】17:39 五是推出了“政策包”为民纾困。去年发生的疫情、旱情和灾情对重庆来讲都非常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坚持“战疫战灾”和“巩固成果”两手抓、两不误,聚焦脱贫群众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等重点领域,针对性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形成为民纾困解忧“政策包”。调整项目1053个、3.8亿元衔接资金和涉农资金优先用于救灾减灾,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全市没有发生因疫因灾返贫致贫现象。重庆积极应对疫情灾情影响的工作获得了国家乡村振兴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刘贵忠】17:40 六是鲁渝协作迎来了“升级版”,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走深走实。脱贫攻坚期间,山东14个市“一对一”结对帮扶原来重庆的1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9家中央单位也对我们的国重县开展定点帮扶。2022年,山东财政援助资金达7亿多元,实施了大量帮扶项目,帮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多人。山东“寿光模式”等在重庆落地开花,“百万山东人游重庆”、“陆上三峡”直通车、百万主播助力鲁渝文旅协作等品牌活动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9家中央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59亿元、协调引进帮扶资金5.6亿元,采购帮助和销售农产品2亿元。非常感谢山东和9家中央定点单位对重庆的真心实意帮扶。

  【刘贵忠】17:41 七是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切实激发乡村建设内生动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制”,推动治理单元下沉。创新打造“三事分流”、“五员共治”、“新风小院”、“和顺茶馆”等乡村治理品牌,“民情茶室”、“四访”工作法、“积分制”、“院长制”等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使乡村焕发新气象。

  【刘贵忠】17:41 我是2018年10月到的市扶贫办,2019、2020年打了两年的脱贫攻坚战,2021、2022年着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是为了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0月11日印发并实施。

  【刘贵忠】17:42 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快推动工作重心转移,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使农业农村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

  【刘贵忠】17:42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是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机制,是《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延续和深化,是我们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制度保障。我们要全面贯彻好、落实好,谢谢!

  【廖渝峰】17:43 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新华社记者】17:43 我想提问给文洪镜代表。请问作为90后,您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如何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乡村振兴?谢谢。

  【文洪镜】17:45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最大的收获和感受是什么。当时一腔热血回到家乡,自信满满,事实证明我太小看了这个工作,接触后才发现干农业真不容易,靠天吃饭,回本周期长,尽管再努力也很难扛住像去年那样的高温极端天气,所以这次大会我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柑橘种植现代化有效应对极端天气的建议。胡市长在报告提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说实话,真的很高兴,希望好的惠农政策能像及时雨一样滋养着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村民的工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可时间长了才发现,并不是不好做,只是没有用心用情去做,人心都是肉长的,遇到事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村民成为亲切的家人;人心齐了,农村再苦再难也有奔头,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也是大有可为。

  【文洪镜】17:45 第二个问题,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乡村振兴。首先,村支两委带头干,从2022年抗旱救灾到生产自救,我们始终走在最前面,为保住果园果树,我们半夜一两点清理河道,维修机器,帮助企业抢水救树;高温结束后,帮助企业再生产。

  【文洪镜】17:46 其次,让村民有能力干。对有劳动力却无一技之长的村民,我们合作社安排组织学习在农村能找到工作的一技之长。我现在在这里开会,同一时间,村里有五六个村民在免费学习修枝剪枝技术。村民可高兴了,等学会了技术,开年在果园的务工工资将从原来的六七十元涨到一百八、一百九十元。

  【文洪镜】17:46 最后,村上有劳动力的,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干,年轻有经验的干果园管理,农活干得好的干果园护理,年老的也能拔拔草,摘摘果,回乡的砖工瓦工等还可以做建筑劳务,我们村还有规模养猪、养鱼等,只要你不好吃懒做,不好逸恶劳,都能找到工作。村民们能赚钱了,还能在家照顾老人,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不自觉地参与到了乡村振兴当中。我的回答完毕。

  【廖渝峰】17:46 谢谢,请继续提问。

  【上游新闻记者】17:47 我想问一下张国忠书记。前面您提到丰都县正在大力推进家庭教育互助会建设。请问,您觉得这对于推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有什么作用?丰都创建家庭教育互助会有哪些具体做法?下一步怎样继续做好家庭教育互助会?谢谢!

  【张国忠】17:48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乡村振兴包含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方面。乡村治理本身就是乡土社会的治理,而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最后兜底单元。所以,乡村治理绕不开家庭的问题。

  【张国忠】17:49 我们对当前的家庭建设情况进行了一些分析,发现现在的家庭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原子化的速度加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是3.10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为2.62人。家庭正在变小,原子化正在加速,家庭伦理也在变化。没有家庭和睦就没有社会和谐。怎么把家庭建设好,这是乡村治理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张国忠】17:50 我们在确定基层社会治理的原则和理念时,提出了“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的理念。“家庭为根”怎么体现、怎么去做,这又是个难题。我们认为,基于家庭的传统文化是最本质、最恒久的力量。我们在分析丰都社会文化时发现,孝善文化是丰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把孝善文化作为丰都基层社会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共同价值理念传承下去,这才是解决目前丰都家庭建设问题的根本举措。

  【张国忠】17:51 我前面讲过,丰都有26.5万人在外面打工。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留下来的“一老一小”不顺心,二是在外面打拼的人不安心。3.9万名留守儿童,由家庭的“心头肉”变成家长的“心病”。这些年富力强的人不外出打工养不了,外出打工又管不了,所以“一老一小”问题就成为解决家庭建设问题、推动乡村治理的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

  【张国忠】17:54 家庭问题中,排位第一的是留守儿童的管护问题,其次是老人的照看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发现,孝善文化已经深入丰都人的骨髓,红白理事会就是一个守望相助、诚信重礼、敦亲睦邻的典型案例。我们借鉴红白理事会的做法,把乡贤组织起来,大家守望相助,自己帮助自己,来解决留守儿童的管护问题。

  【张国忠】17:54一是以会促会、组织家长、选好会长。我们在农村发展农民工工会,目前已经发展了28个农民工工会组织,有1.7万名农民工工会会员。农民工工会覆盖了有能力、有意愿、有情怀的外出务工人员。我们通过这部分人把家长组织起来,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自愿组建家庭教育互助会,选好会长,选好“轮值家长”,真正让家庭互相帮助。

  【张国忠】17:57 二是建“大家”为小家、伸大手牵小手。中国的传统社会治理方式是县乡自治,是以传统村落为一个基本的治理单位,是“熟人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熟人社会”正在变成“陌生人社会”。怎么治理?那就是着眼于“熟人社会”,以农村的每一个自然村落、城市的每一个社区为基本单元,把它建成一个大家庭,来关心关爱每一个小家庭。怎么办?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市划小网格、划小自治单元,在农村建村级大院、乡村书院,建好“大家”带小家。同时,伸大手牵小手,家里的人帮在外打拼的人,你在外面安心打工,我在家里给你看孩子。这种做法一经发动,就得到了积极响应。

  【张国忠】17:58 现在全县已经建了41个家庭教育互助会,很多孩子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在外打拼的人员也能安心工作。乡村治理的丰都做法,就是把家庭教育互助会这个点放大,有效地把乡村、家庭、农民组织起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到丰都来,多多指导指点,谢谢大家!

  【廖渝峰】17:58 谢谢,最后一个问题。

  【中新社记者】17:59 这个问题我想提问给刘贵忠局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办好首届全国乡村振兴国际博览会,请问能否介绍下具体情况?

  【刘贵忠】17:59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办好首届全国乡村振兴国际博览会。我想说一下这个事情的背景和筹备进展。

  【刘贵忠】17:5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完成脱贫攻坚列为新时代十年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件历史性成就的第四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重要部署。

  【刘贵忠】18:00 为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交流推广中国减贫经验和乡村振兴实践,由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起,决定在2023年举办首届全国乡村振兴国际博览会(简称“乡博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国际性的展示交流合作平台。

  【刘贵忠】18:00 “乡博会”是全国首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专业性展会。决定在重庆举办首届。首届“乡博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刘贵忠】18:01 一是首届“乡博会”拟由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重庆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重庆市乡村振兴局、重庆市商务委协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支持。

  【刘贵忠】18:01 二是首届“乡博会”拟设四大类活动,第一是举办“全球减贫合作伙伴研讨会”等论坛会议;第二是集中展示国家及各省区市在减贫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领域的主要成就和特色项目等;第三是邀请境外国家和地区、各省区市、商会协会等机构和企业开展产销对接、业务洽谈等;第四是安排参展参会的人员考察重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成就。

  【刘贵忠】18:04 三是“乡博会”是一个汇聚全球资源、贡献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重庆形象、传递重庆声音、促进交流发展的重要平台。重庆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重庆交出了脱贫攻坚硬核答卷,与全国人民一道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重庆的脱贫实践是全国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是中国减贫奇迹的实际体现。按照外交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的要求,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于2021年7月在重庆正式启用,已成功举办两期“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研修班”、两期“上合组织国家减贫与发展研修班”,在交流减贫经验与乡村振兴实践、开展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刘贵忠】18:05 “乡博会”是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交流推广中国减贫经验、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平台,必将进一步凝聚国际减贫合作共识,推动全球减贫事业。首届“乡博会”将于2023年11月在重庆举办。目前,我们已经精心做好了展会规划、组织实施、资金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正在扎实推动各项筹备工作,按照胡衡华市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确保把首届“乡博会”办成一届高效、安全、精彩的盛会。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廖渝峰】18:05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廖渝峰】18:06 各位记者朋友,刚才4位嘉宾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介绍了情况,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希望各媒体能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宣传报道,为我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油鼓劲。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常畅

审核|曾珠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