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带来新“薯”光

小土豆带来新“薯”光

日期:2023年03月24日 来源:重庆人大

从种到销,巫溪县人大常委会全链条助力土豆产业发展

小土豆带来新“薯”光

 

民间有云:客到巫溪,先尝土豆。

近年来,巫溪县人大围绕“小土豆”,从种到销全链条助力马铃薯产业发展,做出了大文章,培育成大产业,实现了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的华丽蜕变,铸就了“巫溪土豆”的“粮好”口碑。

解困

土豆自留种易感病怎么办

巫溪县位于长江上游、大巴山东段南麓,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当地农民素有种食土豆的习惯。

过去,当地农民通常会把上一年收获的土豆留下一部分作为种薯,以致其携带的“病毒”一代传一代,若干年后逐渐导致品种质量退化和减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乡亲们反映,部分土豆自留种仍存在易感病、退化、减产等问题,请农业农村部门一定要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近日,巫溪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走村入户了解到这类情况后,将此难题交办给了巫溪县农业农村委,要求进一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对此,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重点工程”,集中大量专家力量,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技术创新能力。该负责人介绍,就马铃薯脱毒技术集中攻克问题,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已建成重庆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健全了“原种生产、原种繁育、良种扩繁”三级繁育体系,为解决乡亲们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发展

科学种植提高效益

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种植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比利时埃诺省农业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筛选出适合西南地区种植的早熟、中晚熟品种20余个,部分新品种最高亩产3000公斤以上,亩产量提高30%,亩均效益提升600元以上。

现在,巫溪县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微型种薯生产基地,马铃薯新品种育种、茎尖脱毒、病毒检测、试管苗组培快繁、无土栽培、水肥药一体化、病虫害防治、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智能仓储等一个又一个瓶颈问题取得重大突破。每年,巫溪县可生产脱毒马铃薯试管苗2000万株、原原种5000万粒、原种1万吨、良种3万吨。

如今,巫溪县脱毒种薯利用率在70%以上,惠及农户8多万户,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外调种薯已辐射周边10多个马铃薯主产区及川、陕、鄂、黔、蒙等地,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形成了“要种薯、找巫溪”的独特优势。

推广

举办节会 打造产业消费链

“品种好、技术新,但好酒也怕巷子深,?我们一定要推动‘巫溪土豆’绿色高效规模化发展,才能解决问题。”巫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先斌说。

“我们先后实施了‘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品牌营销、技术创新’等举措,在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尖山、文峰、朝阳、塘坊等乡镇设置5万亩土豆核心种植区;在古路、上磺、通城等乡镇设置5万亩土豆拓展种植区;全县其余乡镇设置10万亩土豆种植辐射区,推动土豆逐渐成为全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巫溪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在与比利时埃诺省共同开展的土豆合作项目中,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土豆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成田间小气候观测站35座,预测准确率96%以上。

目前,巫溪县积极推进“巫溪土豆”分级标准及品鉴标准体系建设,集成推广薯玉、薯菜、薯药套作高产种植技术,集中连片打造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土豆生产基地。现在,巫溪县年均土豆播种面积35万多亩,总产量50余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在稳产畅销2000吨薯条、1000吨粉丝、100吨薯粉的基础上,还研发培育以土豆面条、馒头等为主和薯条薯片等休闲食品为辅的精深加工。

下一步,巫溪县还将推动土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巫溪土豆”的历史文化、美食文化,打造土豆美食文化观光体验区,建设“马铃薯展览馆”“巫溪土豆”体验馆,推广巫溪土豆宴,举办“巫溪土豆”赏花节、丰收节、土豆厨艺大赛等,构建集观光、美食、购物于一体的产业消费链。

 

记者|周晏如

通讯员|孙文琳

编辑|常畅

审核|曾珠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