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乡村振兴 共绘幸福未来

聚力乡村振兴 共绘幸福未来

——丰都县乡亲共话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带来的变化
日期:2023年05月23日 来源:重庆人大

灯亮了、路平了,家门口就有产业,不出远门就能致富增收……

过去两年,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18个成员单位倾情帮扶,43名帮扶干部奋战在丰都乡村振兴一线,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他们的付出,丰都县的乡亲们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

日前,记者前往丰都县,与乡亲一道“拉家常”,听他们讲述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村民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变化。

年轻人返乡来创业

产业振兴,让乡村再次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地方。

毛亚伟和焦艳如都是土生土长的丰都县栗子乡人。毛亚伟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后在四川省成都市当程序员。焦艳如是位00后,曾在福建省工作。如今两人都回了村,还成了创业搭档。

在驻村干部的引导下,他们参加了电商销售、品牌提升、商标申请等培训,并注册了乡土品牌“毛焦禾腊”,在海拔1000米的山上办起了养鸡场。

如今,在栗子乡金龙寨村,毛亚伟和焦艳如不仅通过“走播”的直播模式为村民带货,也让自己的丰都麻辣鸡块和大米销路更畅。

“如今的乡村,正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带领大家发展产业。”毛亚伟说,在他的带动下,金龙寨村已吸引10余名年轻人回村发展。

中药材铺就致富路

丰都县三元镇大城寨村是该镇最偏远的地方,因当地居民以石砌房而得名。

“受交通条件限制,大城寨村过去一直没有什么产业,村民荷包里没有钱。”大城寨村村民秦兴旺说。

两年前,大家发展产业的劲头被点燃了。得知村里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的发展思路,秦兴旺在很短时间内经历了“从观望到心动,再到行动”的转变,种植了10余亩中药材。

中药材种下以后,秦兴旺曾经为销售问题担忧过,但村干部告诉他,村里会想办法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打通销路,让他吃下了定心丸。大城寨村还坚持“多条腿走路”,积极与电商、中医药连锁机构等加强联系,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现在每亩中药材每年的毛收入约7000元。”秦兴旺说,如今大城寨村由曾经的产业“空心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产业村,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已有70户,全村种植面积近千亩。

娃娃们吃上了安心饭

“以前的野桃坝村,道路条件不好,晚上到处黑漆漆的。这几年,我们每家每户门前都装上了路灯,道路条件改善了,灯亮了、路平了,我们也敢走夜路了。”仙女湖镇野桃坝村五组村民彭德荣说。

让彭德荣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的小学以前没有食堂。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修建了食堂,还安装了桌椅板凳,让娃娃们吃上了安心饭。

“现在,农户种植了中药材,村里修建了两棵树露营基地,还建起了腊肉加工厂,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彭德荣笑着说,村民增加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幸福感和洋溢在脸上的笑容。

房前屋后像小花园

栗子乡双石磙村的周增安和老伴独自在家生活,一儿一女成家后都在外务工。老两口在家养养鸡,种一些玉米、洋芋、红薯等,日子悠闲自在。

“现在,到处都新修了产业路,一直修路到田边,再也不用肩挑背扛。”周增安说,现在出行方便了,可以说是日行有车代步,夜行有路灯照明。

“现在环境好了,大家房前屋后整得像小花园,这样的日子很幸福。”周增安说。

从高处驻足看去,丰都县青山碧水间,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的乡村犹如破土而出的一粒粒种子,散发出新的希望。

 

记者|陈敏

通讯员|何峰江

编辑|朱苗

审核|曾珠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