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山绿水 共建如画家园

守护青山绿水 共建如画家园

日期:2023年06月30日 来源:重庆人大

山水之间,即为美丽家乡。近年来,我市各区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环保领域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依法监督,保卫蓝天白云、护佑土壤安全,让环境的改善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人大力量。

 

黔江 

污染治理 生产生活废水不再横流

“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59天,细颗粒物(PM2.5)26微克/立方米,39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阿蓬江两河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日前,黔江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关于2021年环保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一串串数据令人振奋。这是区人大常委会打出监督组合拳,推动成效转化的结果。

2022年4-5月,区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等3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镇上的榨菜厂生产废水部分外漏,对周边土地带来污染,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在黄溪镇,当地居民王先生向执法检查组反映。榨菜厂不在安排行程之列,执法检查组决定临时加点,现场调研。

“治污设备简陋,有的年久失修,有的不能正常使用。”执法检查组深入车间详细查看,发现该企业在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投用的情况下,仍然“带病”生产,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检查组现场普法,要求相关部门及时督促整改。

检查组将这一问题写入执法检查报告,按程序交区政府及时办理。为此,区政府有关部门多次联系企业,及时落实整改方案,解决污染问题。最终,帮助企业争取到86万元整改资金,企业也投资172万元,建成了日均处理能力达100吨的榨菜生产污水处理设施,解决了生产污水直排漏排问题。

“金洞乡鱼泉村峡口坝居民安置点虽然建有污水排放管网,但一直未配套建设终端处理设施,周边住户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建议加快鱼泉村峡口坝污水处理站建设。”在黔江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区人大代表孙庆红提交了《关于加快金洞乡集镇污水处理终端设施建设的建议》。

区人大常委会将该建议转交区生态环境局研究处理,并多次上门同孙庆红代表及周边群众沟通,全面了解建议办理情况。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推动下,争取到位市、区项目资金120余万元,在金洞乡鱼泉村峡口坝居民点附近建成了日处理能力20立方米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座,有效解决周边120余户300余人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黔江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区人大常委会将推动代表建议落地作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抓手,将相关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跟踪督办,让黔江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记者 黄振胜 通讯员 袁国栋)

 

城口

水源保护 暗访助推重点问题解决

近日,城口县人大城环委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2022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年年审,如何避免年年都是老样子?如何取得监督实效?县人大城环委创新工作方式,在去年调研走访、听取报告的基础上,采取先收取报告、再明察暗访核实的方式,重点聚焦去年审议提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我们将报告初稿与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进行了比对,发现一些数据矛盾、表述模糊的地方。比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因中标企业嫌垃圾总量太小、利润不够放弃而陷入了困局,表现在报告中,就从‘正在项目审批阶段’变成了‘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县人大城环委针对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和线索展开实地核查,一方面与部门一道调研水电站关闭复绿、矿山关闭修复、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等情况,一方面对去年审议中提出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暗访。

“垃圾填埋场饱和、渗滤液处置不到位,政府下一步到底如何谋划的?”“三合水库建筑物拆除不到位,部分搬迁户有回流倾向,这些情况部门有没有及时掌握?”“污水处理厂进出流量和产生污泥的数据记录有没有水分?如何有效监管?”……会上,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犀利发问,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反馈,提出工作建议和报告修改意见。

会议认为,对三合水库搬迁问题、强化乡镇污水处置监管措施等有条件解决的立即整改,对垃圾分类及处理、污水管网建设、污泥及渗滤液处置等重点问题及时研判、持续关注。

据了解,三合水库重要水源地保护事关城口县城几万人饮水保障,县人大城环委采取多种方式推动搬迁整改到位。将《关于搬迁三合水库剩余居民 深化城区居民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建议》作为年度重点督办建议。与县人大监察法制委、财经委形成监督合力,借审议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情况报告的契机,督促县检察院进一步监督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检察建议落实,完善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衔接机制,延长监督链条。

针对污水处置运行监管的问题,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城口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采取日常监管、季度抽查的方式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污水处理经费使用绩效。 

“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听一次就要千方百计解决几个具体问题,确保问题逐年递减。”县人大城环委负责人表示。(通讯员 谢林巧)

 

秀山

城市提升 打造沿河沿山绿色长廊

“现在我们城区内划了好多停车位,停车方便有序,道路显得更加整齐美观了。”6月13日晚,在花灯广场跳坝坝舞的陈大姐说起城市变化,非常高兴。 

如何巩固“五城同创”成果,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2020年以来,秀山自治县人大常委综合运用监督方式,持续跟踪城建环资工作,有效推进“书中边城·画里秀山”建设。

“要加强生活污水乱排整治。”

“为了方便老百姓出入,要加强对背街小巷道路的修整。”

“要对通信部门架设线路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县城面貌,避免火灾发生。”

……

一条条建议,直击短板。

从2020年起,秀山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针对排污系统、背街小巷、路网建设等城建环资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听取专项报告,召开专题询问会,跟踪督办审议意见。

据了解,三年来共收到关于城建环资工作建议79条,已解决74条。现在,全县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老城区路网基本贯通,建成城区排水管道114公里、污水管网68.4公里,投资7200万元完成地下管网改造61.6公里,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借县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的契机,该县通过一系列措施,投入修复资金6000万元,完成20余家锰矿山复绿工作,涉及非法占用林地17家已全部查处到位,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逐年向好,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老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保护,风雨桥成为“打卡点”,滨河大道投用……这些均是县人大常委会积极督办人大代表提出关于保护老城西街历史文化街、建设梅江河防护堤景观长廊等建议的成效。

据了解,秀山自治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确定的重点督办代表建议中,涉及城建环资的有11件,均已办结和答复,满意率达100%。现已划定智慧停车管理停车位1364个,投资2亿多元建成凤凰山步道等,沿河沿山绿色生态长廊雏形初显,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通讯员 姚建国)

 

编辑|朱苗

审核|曾珠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