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贴身服务 拓宽村民致富路
近日,在巴南区木洞镇土桥村的黄精种植基地,种植户在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调研指导团成员的指导下,为幼苗除草、松土、施肥,郁郁葱葱的黄精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对于村民们而言,这一次由镇人大推动促成的校村合作,给他们带来了令人憧憬的未来。
参观学习
定下黄精试点种植方案
木洞镇土桥村林地多、耕地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受限。这令当地群众发愁,也让人大代表担忧。
今年3月,辖区镇人大代表联合土桥村干部、村民代表先后两次组队赴长寿区双龙镇重庆川草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药材种植基地,现场学习药材种植技术,从土地翻耕、开厢起垄、施肥到成品采收。
由于土桥村是征地村,必须以基本农田保证粮食作物生产量,所以村民不能擅自种植经济作物。而黄精是一种喜阴耐寒的百合科中药材植物,适宜生长在相对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中,与土桥村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非常契合。同时,栽培黄精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
参观学习后,镇人大代表、村干部因地制宜牵头制定种植方案,采取“村集体代耕代种+农户试点种植”的方式,于今年4月在部分区域开展了黄精试点种植,投入11.4万元,种植面积达15亩。目前,黄精已冒出幼苗、长势良好。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整治整合了土桥村荒山荒坡等撂荒地资源,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还将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务工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走访调研
借智高校赋能乡村振兴
为促进黄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土桥村人大代表通过线下走访与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走访了基层干部、村民群众和种植户50余户,发放调查问卷80余份,了解到土桥村现有种植技术支撑不足、日常管理人员缺乏等现实问题。
于是,人大代表主动联系对接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经过人大代表同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勘察黄精种植地,发现黄精种植深度较浅,特别是当表层土壤被雨水冲刷流失后,土壤里的根须裸露出来,导致生长受阻、营养受限,存活率和生产率下降,进而影响后续销售和收益。
基于调查结果,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团队从种植选址、技术提升、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帮扶方案,并定期到土桥村黄精种植基地进行现场指导。
据悉,木洞镇土桥村将同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立战略共建协议,常态化开展“黄精变‘黄金’,中医药赋能乡村振兴”主题活动,资源共享,对口合作。在中草药种植方面,达成产业协同发展协议,结合高校专业优势,为木洞镇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帮助更多中药材产业从业者提高科学化种植水平。同时,在木洞镇建立中药材种植与研究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实地研究场地,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技能人才培养,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首席记者|宋婷婷
通讯员|李倩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