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宋婷婷
从“奖励”到“奖励、表彰”,几个字的改变代表着民意的被采纳,彰显出小小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的大作用。
日前,记者从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获悉,在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该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报的意见建议中,有8条被直接采纳或部分采纳,实现了参与国家级立法“零”的突破。
2021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工作座谈会在渝举行,标志着“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我市正式启动运行。
为了稳步推进“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此前就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承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程》,并构建起“1+4+X”的工作网络。
“1”即以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为主导,统筹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4”则是由辖区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库和磁器口街道、石井坡街道、陈家桥街道三家联系单位;“X”为全区设立在基层的人大代表“家站点”。
这样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能高质量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交办的立法征询工作,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沙坪坝区的法治社会建设。
自正式运行以来,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强化特色“网格化”管理,组织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不仅在培育和谐有序的社区法治风气中提高了居民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同时还实现了在社区大小事务上的民主决策。
据统计,该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围绕噪声污染防治法、反垄断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3部法律草案,召开座谈会25场、参与意见征询工作的群众3600余人次、发出征求意见函93份。目前,共收到意见403条,梳理上交立法建议150条,其中8条被噪声污染防治法采纳。
“当群众发现自己的立法意见最终写进了带着国徽的‘白册子’,成就感会油然而生。”立法信息采集员姚华全说。
【点评】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立法机关,一头连着普通老百姓,让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有机会转化为法律制度安排。因此,抓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就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沙坪坝区也在积极探索实践,选择了有条件、有基础的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立法信息采集活动,广泛征集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秦鹏
主管单位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出版发行 公民导刊杂志社
指导委员会顾问 张轩 周旬
指导委员会主任 周少政
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张晓涛 刘春焱 李洪亮 刘俊(执行)
指导委员会委员 邹钢 袁天长 陈胜才 辛世杰 屠锐 皮晓青
孙启福 陈彬 向先全 张良皓 封蛟龙 陈小敏
总编辑 马塞 | 副总编辑 杨冰 罗蔚
电话 (023)63652539 | 传真 (023)63652587
电子邮箱 gmdkbjb@163.com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15号星都大厦13楼 | 邮编:400015
Copyright ©2021 - 2025 cqr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