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敏
“这几天,我通过手机进入‘我们的制度’云主题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近日,在参加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新一届区镇人大代表培训时,区人大代表潘炼表示,有了提前“预习”,她很快进入角色。
2021年2月,由北碚区人大常委会打造的“我们的制度”云主题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云主题馆采用云架构模式进行数字复刻,以移动终端为呈现载体,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在北碚的生动实践打开了新视窗,也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人大工作画了一张云地图。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云主题馆?北碚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实践,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是人大机关和人大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制度”云主题馆,是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借助新媒体,通过“云表达”的方式,生动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次创新,也可以说是“指尖上”的陈列馆,通过手机就可走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弘历史,并直观地了解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北碚的生动实践。
为了使云主题馆的内容更丰富,北碚区人大常委会还向社会公开征集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走访1950年北碚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和1953年第一次普选产生的北碚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云主题馆有2700多个图文素材和视频,在云空间里,展示了很多珍贵的实物影像资料,既有反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事件的照片,也有北碚区历届人代会和人大工作证件、选票等实物影像,还有一些历史文件等珍贵史料。900多幅照片生动记录了北碚人大栉风沐雨、一路走来的不凡历程,20多部视频和15部“人大口述史”生动讲述了从北碚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北碚区第十八届人大依法履职的鲜活场景,百余件珍贵老物件展示了一代代人大工作者不忘初心、持续前进的奋斗足迹。
【点评】
近年来,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大胆探索,取得了不少具有标志意义的成果。“我们的制度”上云,也是北碚区人大常委会的一次探索创新,是运用新媒体宣传好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的创新,是拓展人大阵地的创新。“我们的制度”云主题馆以新媒体为平台,突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条主线,突出传统文化,突出北碚元素,构思精巧、匠心独运,既展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展现了自1950年以来北碚区历届人大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丰富实践。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彭军
主管单位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出版发行 公民导刊杂志社
指导委员会顾问 张轩 周旬
指导委员会主任 周少政
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张晓涛 刘春焱 李洪亮 刘俊(执行)
指导委员会委员 邹钢 袁天长 陈胜才 辛世杰 屠锐 皮晓青
孙启福 陈彬 向先全 张良皓 封蛟龙 陈小敏
总编辑 马塞 | 副总编辑 杨冰 罗蔚
电话 (023)63652539 | 传真 (023)63652587
电子邮箱 gmdkbjb@163.com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15号星都大厦13楼 | 邮编:400015
Copyright ©2021 - 2025 cqr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