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8-4037    国内刊号:CN50-1004/D

2022年7期
   下一篇

为什么知识产权维权这么难?

2022年小满,奥迪汽车一则涉嫌抄袭的广告成为各大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而奥迪道歉后,事情没有结束,反而进一步发酵。

有网友指出,视频中的文案也并非自媒体作者原创,“有小暑就一定有大暑,有小寒就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满一定没有大满。因为大满不符合古人的智慧”这句话,早在2016年就有人在博客上说过。

这一被许多网友调侃为“套娃”式的事件,也让抄袭这个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能遇到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

从食品到生活用品,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甚至是游戏……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

举证难、赔偿低、成本高

去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89岁的赵德馨状告中国知网侵权胜诉,经报道后在全国引发持续关注。随后,多位大学教授相继起诉中国知网侵权。

据了解,当前以知网为代表的一些数据库平台或网站的主要经营模式,是通过“论文收录支付稿酬+用稿单向声明”的方式,用“一次性稿酬”强制性获取相应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基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再授权而获取报酬权。

对于这种“强制性获取授权”的做法,法院认为,期刊通过稿约单方声明不足以证明从作者处取得了涉案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及转授权的权利。

“从来没拿到过稿费,下载我自己的论文却要付费,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教师伍琳(化名)告诉记者,数据库平台或网站侵权事件在学术界屡见不鲜。

谈及如何维权,伍琳表示,她曾经尝试与知网沟通,但对方一直“踢皮球”,甚至其法务电话经常打不通,“一直拖着不真正解决,应该是为了回避诉讼问题。”

“从以往的知识产权审判实务和知识产权维权实务来看,普通民众知识产权维权之所以难,主要体现在举证难、赔偿低、成本高、周期长等方面。”渝中区人大代表、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胡平说,权利人缺少专业取证知识,难以及时准确地锁定侵权事实,部分侵权人的侵权违法所得较低,导致赔偿金额也不会很高,反而是权利人诉诸司法救济产生的律师费、交通费等成本和时间消耗较大,这些都为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维权真的很难。目前,我发现有3篇论文被侵权了,咨询过相关律师朋友,得出的结论却是:假如我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需要的费用远远大于赔偿金额。”伍琳说,面对高额的律师费用和低价的赔偿金额,遇到同样情况的同事们也都深感无奈。

而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专利保护领域的新问题、新矛盾也不断出现,举证难、周期长、赔偿数额低、诉讼效益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

重庆一科技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企业每年放弃的专利量不是“小数”。

“维权真的很难。你明知道他在侵权,但你拿他没办法,取证非常难,企业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维权。”该负责人表示。

著作权纠纷案件占近八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两个阶段,如今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从大到强”的转折点。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制度,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相继通过。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又启动一系列修法工作,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基本体系制度。

胡平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部分地方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而且提高了知产侵权的法定赔偿底限;各地司法机关也在不断完善适用小额诉讼、繁简分流等诉讼制度,尽可能缩短知产维权诉讼周期。

2021年,我市成立知识产权法庭。一年来,该法庭充分发挥跨区域集中管辖优势,依法妥善处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1720件,审结9364件。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占比达79.1%。从结案方式看,调解撤诉结案6815件,占比为72.8%。

在自媒体时代,创作领域抄袭更为严重,“洗稿”甚至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各大内容平台纷纷推出原创保护计划,以期用技术手段保护原创、打击抄袭侵权。但要完全杜绝抄袭,仍然很难。

为适应新形势,过去一年,重庆知识产权法庭积极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前沿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审结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12件;依法作出全国首例要求短视频平台对侵权视频采取过滤、拦截措施的行为保全裁定,从根本上规制“先侵权、后治理”发展路径,为平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规则指引。

保留证据“重拳出击”

知网、奥迪抄袭等诸多侵权事件引发关注,凸显了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公众意识进入了全新阶段,全社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权利人更加注重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身知识成果不被侵犯?

“就保护自身知产权益而言,首先要加强权益归属锁定意识。在完成作品创作或专利研发等工作后,应当及时保留固定创作研发证据,并尽快通过相应行政登记途径完成权利锁定。”胡平建议,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应当立即通过有效、便捷的手段,对侵权行为进行证据固定。遇到技术难度较高或认定难度较大的侵权行为,可以寻求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以便判别和锁定侵权行为。

胡平表示,目前部分地方法院也在探索建立“法官+执行人员+技术专家”的诉讼保全新模式,为解决当事人“取证难”提供了很大帮助,“如果条件合适,也可以充分寻求地方行政调解、专利行政裁决、诉前调解等非诉救济手段,及时、充分地提出权利维护,有助于尽快得到帮助。”

针对专利维权方面,胡平建议,重点做好侵权行为和侵权产品违法所得相关证据。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证据保全公证等形式保全重要侵权证据。尤其是针对权利人损失较大或者侵权人违法所得较高的侵权行为,建议权利人尽早通过专业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出具详尽的侵权判定意见,并锁定与之相关的证据。侵权人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也可尽快向公安机关提起控告。

尽管抄袭侵权难以根除,但全社会都应该对此提高认识,一方面自己尊重原创不侵犯著作权,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侵权事件应该零容忍,令侵权者付出代价。

只有如此,才能逐渐铲除抄袭的土壤,减少抄袭现象,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与激发创新的环境。 (记者 曾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