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8-4037    国内刊号:CN50-1004/D

2023年2/3期

史浩飞:当好科技领域传声筒

【代表心语】代表履职既要立足本职领域,熟悉情况、摸清底细,又要具有大局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建议内容要以小见大,使承办单位便于办理;题目要新颖,内容要实在;要遵循拟写的原则、范围、形式与注意事项,对于估计办理中会有难度的问题,要不怕烦,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争取群众的合理要求能够逐步解决。

 ——史浩飞代表

 

“各位同学,你们在科研和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告诉我,我整理后带到全国两会。”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史浩飞参加了一场汇集各方英才的培训,茶余饭后,他会主动与学员聊一聊,倾听他们的意见。

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史浩飞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教育民生等主题,为科技工作者群体提出16项意见建议,大部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正面回复和采纳。

为破解科技领域难题发声

作为我国石墨烯材料领域的主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史浩飞一直在科研道路上攻坚奋斗,并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他把获奖作为一种责任和动力,带领团队继续深耕石墨烯材料与应用研究领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用创新的成果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听到同事们反映基础研究不好做,光写项目申请书就要花不少时间,我也有同感。”史浩飞说,基础研究是创新链的源头,而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更是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2022年全国两会前,他围绕基础研究,调研走访了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听取科技工作者对相关问题的意见。

“我们团队知名度小,很难获得资助的机会。”

“建议探索项目注册和认证机制,大家先自由注册研究选题,有成果了再确定资助额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史浩飞在笔记本上一一记下。调研结束后,史浩飞结合自身经历,将大家的意见归类梳理,形成了《关于完善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立项与评价机制的建议》。他认为,要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完善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后期补偿制度、成果价值发现机制;在强化保障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要完善各类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

该建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在回复中表示将与财政和审计部门加强沟通,研究探索“项目注册与认证机制”“后期补偿制度”等各种非常规项目资助方式用于支持基础研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包括资金渠道、资助范围、资助计划制定等方面。

“科技工作者最优秀的品质就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提建议要像做科研那样严谨精细。”这是史浩飞的履职目标。正因如此,他提出的不少建议也转化成为国家的相关政策或规划。

2020年,他提交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建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不仅利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激励企业创新发展,更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该建议提交后,得到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的回复,相关意见也在修订的司法解释中得到采纳。

2021年,史浩飞提交了《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他说,西部地区的两院院士、研发人员等总量较少,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差距较大,高校毕业生流失也较为严重。因此,他呼吁在西部地区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重点支持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通过事业的平台吸引人才。几个月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两地要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集中布局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科教基础设施,吸引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

履职要立足本职着眼大局

履职,不仅是人代会上的条分缕析,闭会期间积极行动也是关键。

“作为科研中心负责人,虽然本职工作会占据不少时间,但既然当了代表就要挤出时间,尽心履职。”翻开史浩飞的履职档案,里面记满了这些年来的奔走足迹。

闭会期间,史浩飞积极参加全国人大、国家部委和市级单位举办的各类视察、专题调研、座谈会等活动数十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如,参加全国人大赴重庆开展的关于长江立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前期调研,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贵州省考察检查工作等。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22年,史浩飞参加了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专题调研,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在高比例绿色能源并网的趋势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对能源系统整体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和有力支撑,值得加快推广应用,还撰写了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提交全国人大。

史浩飞坦言,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起初选择科研方向时他考虑的因素更偏向于兴趣,选题的出发点是“我要做什么”;成为人大代表后,他越来越多地考虑所开展的研究是否为国家需要,选题的出发点变成了“要我做什么”。他说,代表履职既要立足本职领域,熟悉情况、摸清底细,又要具有大局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件好的建议应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反映问题的准确性、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史浩飞总结到,建议要以小见大,使承办单位便于办理;题目要新颖,内容要实在;要遵循拟写的原则、范围、形式与注意事项,对于估计办理中会有难度的问题,要不怕烦,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争取群众的合理要求能够逐步解决。

今年全国两会,史浩飞将从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细化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综合科学考察等方面提出建议,目前已经开展广泛调研走访,搜集大量社情民意,融入各方智慧形成建议,力争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献出“金点子”。(记者 黄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