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的“重庆印记”:聚焦长江经济带 启航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
聚焦长江经济带
启航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
■首席记者 张双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目前,制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三峡大坝船闸的通航能力严重不足,经常出现船队拥堵的情况。因此,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迫在眉睫。
3月10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庆代表团驻地,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派,国家发改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周小棋率队,登门拜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黎明,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交通局党委书记许仁安,就“关于加快启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的建议”当面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
这次会面,重庆人民已经等待了7年。
自2012年以来,重庆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持续关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
在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重庆代表团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三峡船闸过闸新通道的论证及建设工作应该尽快启动。
当时,重庆代表团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调研发现,三峡工程完成后,长江上游航运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自2011年就逐步成为制约长江航运发展的“瓶颈”。船舶三峡过闸,平常就有积压,遇到不良天气、船闸检修等情况,排队过闸的船舶会迅速增加,最高曾达近千艘次。
当时就有代表表示,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涉及面极广、工程浩大,论证及前期工作耗时耗力,需要多年时间,但这绝不会阻碍代表们打破制约长江上游航运发展“瓶颈”的决心。
自2012年以来,不管是在审议报告时提出口头建议,还是在会议期间提交书面建议,重庆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持续关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
为了提出更高质量的建议,2014年7月,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了专题调研。代表们兵分四路,分别前往湖北宜昌,重庆万州、巫山等地,就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技术可行性、生态环境影响、航运潜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联合其他代表提出了《关于尽快启动三峡船闸新通道建设的建议》,建议国家尽快启动三峡船闸新通道建设,以突破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瓶颈”。
2016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重庆代表团则以全团建议的形式提交了《支持重庆加快打造“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的建议》,建议破除长江水运肠梗阻,将长江三峡水运新通道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我们之所以多次提出有关建议,就是因为长江水运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年持续提出建议,如今有了回音。
“我们今天来,就是想向代表们报告这个项目的进展和相关工作,并听取大家的意见及建议。”周小棋开门见山地说。
“我们之所以多次提出有关建议,就是因为长江水运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说,重庆的汽车、摩托车、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物资运输绝大部分通过水运实现。
张轩说,三峡船闸拥堵日益加剧,船舶平均待闸时间从3年前的44小时增加至150小时左右,成为长江上游航运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企业对新通道非常期盼。
会谈中,周小棋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仔细记录,不时向代表们详细咨询各种问题。周小棋介绍,3月7日收到国务院办公厅转来的建议后,作为牵头部门,国家发改委立即组织研究了解项目在推进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召集相关部委开了一场座谈会,征求了各方意见。
原来,今年是国务院办公厅派出工作人员“旁听”两会的第四年。3月6日,在重庆代表团审议现场,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听了代表关于加快启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的建议发言后,就将代表的发言和建议内容带了回去,引起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高度重视。
“我现在向代表们通报一下目前项目的进度。”周小棋说,目前正在根据相关程序,抓紧推进项目的各项工作。后面还有程序要走,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
而在国务院《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到,2019年将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推进70个工程项目。在这70个工程项目中,“抓紧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赫然在列。
“在我的履职期限内,将持续关注三峡新航道的建设,不断提出新建议,持续推动问题的解决”
“非常高兴!”认真听取周小棋的介绍后,张轩说,今年的计划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抓紧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我感到非常欣慰。”
“国家发改委的同志办理建议认真负责,回答问题具体真诚。就具体项目建设而言,可行或不可行,其中原因是什么,都直接与代表沟通,非常满意。”张轩表示。
“关于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的任何前期工作,只要有需要,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交流会上,许仁安向国家发改委的同志表态。
“这件事既然已经写入了今年的计划报告,相关部门一定会更加关注,积极推进。”周小棋说。
“这么一说,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许仁安代表的这句话,让在场的全国人大代表都笑了。
“在我的履职期限内,将持续关注三峡水运新通道的建设,不断提出新建议,持续推动问题的解决。”张轩说。
延伸>>>
部委及时回应代表建议
■首席记者 张双山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像国家发改委这样及时与重庆代表图代表沟通的情况,并不是新鲜事。
这样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国务院的一项制度。
从2016年开始,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都会派出工作人员现场“旁听”代表、委员审议讨论工作报告,将每天收集到的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经分类、编辑、审校后形成一份份“旁听”简报,国办从中筛选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直接反馈给相关部委。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旁听”规模更大了——两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共派出了207名“旁听员”,听取代表、委员分组审议讨论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建议,而去年只有180多名“旁听员”。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国办通过“旁听”简报,累计收集了838份、约1900页代表委员的发言记录,从6000余件意见建议中,梳理筛选出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463件,其中86件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直接修改意见。同时,103件意见建议转相关部委及时回应、答疑解惑。
“原汁原味”的现场“旁听”,搭建起了代表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快速通道”。
据初步统计,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全国人代会大会秘书处、“两高”的工作人员,与重庆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或电话沟通或面对面交流近20次。
如在审查预算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彦?提出,要进一步重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该建议经“旁听员”带回后,引起财政部的高度重视,经与代表进一步沟通交流,刘昆部长带领工作专班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采纳代表的建议,并在报告第22页第9行,增加“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在审查预算报告时也提出,要重视高职院校发展,以呼应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将就业优先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该建议也引起财政部的重视,派人与刘希娅沟通交流,最后在报告的第29页倒数第7行增加了“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的内容。
3月7日,在审查计划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建议国家发改委在布局全国区域临床中心时,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建议将中医药产业发展写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3月9日,国家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就电话联系李延萍代表,详细介绍当前的工作推进情况。3月10日,李延萍代表正式收到国家发改委的书面回复,称目前布局的全国区域临床中心主要是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暂时未考虑布局重庆,但下一步肯定会考虑的。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最高检,都有工作人员与我及时沟通,进一步征求我对相关建议的看法。”全国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他向大会提出的正式建议虽然只有8件,但在审议发言时,围绕就业优先、转移支付、临界贫困户、融资难、环境公益诉讼等,还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很高兴的是,这些建议都被参加‘旁听’的工作人员带回去了,并第一时间派人与我沟通交流,进一步征求我的意见建议,这个态度就是非常好的。”曹清尧说,如他针对稳就业提出的如何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如何高品质发展吸引就业等建议,引起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的重视,派人沟通,并完善相关报告内容。
此外,证监会针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对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国家发改委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等提出的意见建议,均及时派人沟通交流,得到了代表们的理解。
“我提出的建议是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曹清尧说,“这将倒逼代表们更加积极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