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的“重庆印记”:公益诉讼 感受司法为民的温暖
公益诉讼 感受司法为民的温暖
■记者 宋婷婷
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公益诉讼”出现了20余次,成为大会一大热词。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的代表们在审议“两高”报告和接受媒体时也频频点赞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公益诉讼实现了县级以上检察院办案全覆盖和五类案件全覆盖
2018年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确立后的开局之年,社会高度关注。最高检的工作报告在总结2018年工作时,也首次将公益诉讼工作作为单独一部分列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表示,检察系统积极发挥公益诉讼保护公益、促进依法行政等职能作用,切实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期待检察系统在公益诉讼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参加审议时表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实现了突破性开局。2018年,全国24个省区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提出的诉前检察建议行政机关主动纠正的达97.2%,提起诉讼的案件中法院支持起诉意见的达99.9%,公益诉讼实现了县级以上检察院办案全覆盖和五类案件全覆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财产保护、英烈保护领域)。
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也重点介绍了公益诉讼案件的审判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各级法院依法审理公益诉讼案件,审结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1919件。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规则。广东法院公开宣判全国首例共享单车消费公益诉讼案,判决经营者按承诺退还押金,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共享经济规范发展。江苏、山东等地法院依法审理侮辱消防烈士公益诉讼案,以司法手段捍卫英烈荣光。
“违法者必须为恢复受损公益买单。”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作工作报告时谈到检察公益诉讼说的这句话,赢得全场掌声。
报告显示,全国检察机关2018年共立案办理民事公益诉讼4393件、行政公益诉讼108767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59312件、食品药品安全41118件、国有财产保护10025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648件、英烈权益保护57件。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211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2000万吨;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40万千克,假药和走私药品9606千克;督促追收国有财产257亿元;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0亿元。
“濑溪河环境公益诉讼案”也写入了最高检的工作报告中,这引起了重庆代表团的关注。
报告中说,重庆市荣昌区濑溪河沿岸禁养区内286家养殖户违规经营,直排畜禽粪便污水。检察机关向16个镇街发出检察建议,并对其中怠于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古昌镇政府提起公益诉讼,获得庭审支持,禁养区内河流污染得到全面治理。
对此,贺恒扬代表说:“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陈敏尔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两办’联合下发了通知,30个区县出台了意见,市级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协作意见,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将专题听取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报告。目前,全市已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148件。濑溪河环境公益诉讼案就是重庆检察机关提起的首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贺恒扬建议,建立环境检察公益诉讼禁止令制度,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增加检察公益诉讼保全的内容,明确检察机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环境保护禁止令。同时建议最高法院及有关部门修改诉讼费交纳办法,明确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免收诉讼费。
用法律手段捍卫英烈尊严的做法,充分彰显了检察机关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英烈权益的监督职能
“依法维护食品药品安全,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重点办理影响中小学、农贸市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的公益诉讼。”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同样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8年8月底,最高检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开展了“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2018年,检察机关共立案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万余件。
有全国人大代表表示,这项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非常有必要,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发挥职能,让群众真正吃得放心。
面对代表们的期待,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2019年,检察机关将继续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在“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方面,围绕农产品农药残留,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虚假标识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监督活动。
2018年,检察机关用法律手段捍卫英烈尊严的做法,也赢得了代表们的认可。
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英雄烈士保护法,对21起侵害英烈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通过发出公告或当面征询意见,促请英烈近亲属起诉,江苏、山东等地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6件;对英烈纪念设施保护不力的,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36件,均获采纳。
代表们认为,用法律手段捍卫英烈荣誉的做法充分彰显了检察机关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英烈权益的监督职能,维护了英烈的尊严,让英灵得以安宁。
最高检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王松苗曾坦言,行政公益诉讼的本质是助力政府依法行政,共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自全面开展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以来,检察机关更加注重发挥诉前程序保护公益的作用,行政机关更加重视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积极主动进行整改。
“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状态,将提起诉讼做成生动法治课。”全国人大代表、原重庆市副市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认为,在最高检工作报告中出现的这样的语句更彰显出司法理念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