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有望实现量质双提升

日前,走进九龙坡区西彭镇迎新村,可以看到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坡地,随着各种机械工具的进进出出,变成一大块可耕种的田地,区人大代表、西彭镇迎新村党支部书记刘传国对完成今年的秋收目标信心倍增。

“我们村的农业现代化一定能够产生更多效益。”刘传国激动地说。

率先试点

农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根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早在2020年,西彭镇党委便对标市委、区委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对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始进行安排部署,并在全区率先试点。”刘传国介绍,西彭镇党委拟计划在3年内,对全镇6个村分三批建成高标准农田3697亩,实现区域机械化作业和亩产年均增收28%。

2023年,西彭镇继续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投资2200万元新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市级示范区”。

人大助力

民生实事项目有了落实

近年来,西彭镇人大持续将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进行安排,全程监督、跟踪落实。2021年底,在镇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经全体人大代表票决为2022年度镇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切实反映了人民意愿。

“庄稼好不好,就看土地肥不肥”“要实现机械化,就必须要把机器走的路修好……”在调研现场,代表们你一句我一言,为项目施工献智出力。

为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镇人大带领区、镇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监督职权,通过专题视察、听取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人大代表与责任单位零距离一问一答等方式和“看、听、问、提”多种手段,月月监督、月月通报、月月公示,建立了全过程、常态化监督机制。

2022年10月,位于迎新村的1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式启动,并计划2023年3月底全部完成。

代表聚力

农田建设量质有了提升

“农田整治耕地回填土层厚度不够,无法满足耕种需要。”“这个坡度已经超过45%了,收割机和旋耕机是没办法下田的!”……在迎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刘传国详细记录着村民们反映的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我们村土地经营权集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近一年来,我的心思都放在了为这个项目保驾护航上。”刘传国说。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刘传国高度重视,认真核实、仔细研究,并联合其他几位人大代表一起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拉着施工单位改设计、走田坎。在代表们的努力和有效监督下,上下田通道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坡度全部降到25%以下,水田旱地交叉地块实现了机耕道通达和水源通达,保障了地块机械化作业条件。

随后,在九龙坡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刘传国提交了代表建议,使耕地回填土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2023年1月13日,在镇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对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满意度测评,高标准农田建设民生实事项目满意率达100%。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盯今年启动的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把准关键环节,切实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市级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和西彭镇乡村振兴贡献更多人大力量。”西彭镇人大负责人说。(通讯员 许利恒 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