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大监督新样板(三)
问题导向:让人大监督“长出牙齿”
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是衡量人大监督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回顾过去五年,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人大国资监督的显著特点。
解决问题,是国资报告制度的题中之义。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一直是深化改革的焦点议题。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国有资产底数不清、体制不顺、效益不高、监督不足等问题,国资报告制度应运而生。这项制度的建立,是党中央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党中央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紧盯重点问题,强化典型调研。每年与国务院报告同步亮相的,还有人大监督调研报告。本届以来,常委会围绕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国有资产禀赋特点,加强典型调研,并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小切口式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监督调研报告,扎实细致、针对性强,不仅摆成绩,更讲问题、提建议,有效服务常委会高质量审议。
督促整改问责,让人大监督落地有声。做好监督工作“后半篇”文章,常委会推进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国家监察监督贯通协同:连续五年商请审计部门提供国有资产领域审计查出问题清单,结合推动实施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和整改问责清单制度,强化人大监督的持续效应;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这些机制有效督促国务院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健全管理制度机制,监督成效日益显现,人大监督刚性进一步增强。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