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帮忙 全职宝妈开了包子店
“如果没有黄代表,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踏出创业这一步……”家住九龙坡区西彭公租房的李静感慨道。
38岁的李静曾是一位全职宝妈,2015年生完小孩后一直在家,虽有一个创业梦,但苦于资金有限一直没有实现。
2021年,在西彭镇人大代表、社区党支部书记黄裕的帮助下,她的创业梦终于实现了。
2020年,重庆发展投资公司为城西家园公租房社区免费提供300-50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打造“家门口”就业创业示范基地;11月6日,城西家园社区创业大市场正式成立。
创业大市场成立之初,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李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加工汽摩小配件制作,因此与驻创业大市场的黄裕有了接触。
通过日常观察,黄裕发现,李静还有做早餐的好手艺,每次她带来的包子、馒头都让大家赞不绝口。深入接触后,李静向黄裕敞开心扉,倾述了她的烦恼和对工作、生活的美好憧憬。
2021年,黄裕为李静在创业大市场争取到了免费门面(只需分摊管理费和水电费)。两年过去,李静的包子店成了城西家园公租房社区最受欢迎的早餐店之一。
在创业大市场专职就业公益岗位工作人员曹怡的电脑里,有一张《就业需求人员信息表》,除了就业需求人员的基本信息外,岗位需求信息写得特别详细。比如,“宝妈,八小时长夜班或者白天要双休、节假日休、5点下班,西彭以内”“腿部残疾,走不快,有残疾证,坐起的技术活可以学”“单休,五险,八个小时,可以夜班”……从登记情况看,72名就业需求人员已回访3次,频率大概在每周一次。
“(详细登记岗位需求和跟踪回访)都是黄代表提的建议。”曹怡是8月份入职的,发现仅仅靠发招工信息、开招聘会,效果并不理想,而黄裕给了她很好的工作建议。
黄裕表示,城西家园创业大市场每年至少会举行6场现场招聘会,每次人都不少,但当求职者与面试者一交流,要么求职者觉得工作时间不合适,要么面试者觉得求职者的要求过高或条件不符合。经过分析、总结,黄裕和社区干部们发现,很大原因在于双方需求信息太笼统。
为了把工作做好,切实帮助求职者找到工作,黄裕提了三点建议:需求精细化,指导精准化,跟踪回访细致化。
“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成功率。”黄裕表示,“回访既可以跟踪就业者的去向,也可以了解就业成功者对单位和工作的评价。”
据悉,三年来,黄裕已帮助10余人实现创业梦、400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通讯员 许利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