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项工作机制 助力“一区五城”建设

——专访巴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永全

科技型企业达到5232家,总量全市第一;公路物流基地成功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今年以来,巴南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走深走实。巴南区人大常委会主要从哪些方面发力,今后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日前,巴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永全接受了本报专访。

构建五项工作机制

公民报:今年以来,巴南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主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刘永全:今年以来,巴南区人大常委会对照市委部署和重点任务清单,对标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决定和方案,围绕推动巴南“一区五城”(即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国际生物城、南部新城、重庆高职城、惠民智慧总部新城、大江科创城)高质量发展,构建监督促进、决定推进、代表助推、调研献策、协同联动五项工作机制。

一是监督促进。重点围绕“‘1+10’行动方案”和年度重点计划,瞄准关键环节,提升监督精准性。比如,加开一次常委会会议,重点审议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为巴南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空间保障。

二是决定推进。分批次到对口联系的区级部门和在区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题调研,精准把脉全区经济发展情况,拟在8月出台《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

三是代表助推。紧扣两项战略部署,组织106名区人大代表进行培训。从年初人代会445件代表建议中,遴选25件建议进行重点督办,推动议案建议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

四是调研献策。常委会领导分别领衔1-2个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深入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客观分析现状,提出对策建议;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和有关部门的衔接,推动调研成果和智力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五是协同联动。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大常委会签署协同助推“双圈”建设合作协议,迭代升级合作项目。与丰都县人大常委会在产业协同、城乡融合、市场互通等重点领域加强交流。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大常委会达成初步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打造优质农业品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互学互鉴。

科技型企业5232家

公民报:巴南区人大常委会切实把两项战略部署要求体现到了人大履职各方面全过程,目前效果如何?

刘永全:今年上半年,巴南全区上下紧密配合,全面统筹推进“1+10”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在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方面,规上工业增加值、商品房销售面积、固定资产投资等7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截至7月21日,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5232家,总量全市第一;在内陆开放方面,公路物流基地成功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示范物流园区。除此之外,还有多项指标数据处在全市前列。

寓支持于监督之中

公民报:下一步,围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巴南区人大常委会将重点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刘永全:下一步,巴南区人大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唯实争先、担当作为,积极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走深走实。一是以五项工作机制为纲,压茬推进各项工作闭环落实,力争取得更好成效。二是专题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项行动推进落实情况,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暨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建设推进情况视察,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向市人大反映事权在上的政策难点、工作堵点,争取市级层面在政策优惠、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助推巴南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首席记者 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