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公民导刊杂志社媒体平台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随着新兴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环境和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公民导刊杂志社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下属公益二类正处级事业单位,拥有公民报、公民导刊、重庆人大网、红锦网、重庆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肩负着讲好全市民主法治和人大故事的重要职能,在努力实现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必须聚焦人大工作特点特色和方式方法,坚持党建统领、优化机构设置、做强优质内容、增强造血功能、凝聚发展合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融合发展之路。
加强党建引领 确保正确方向
党媒因党和人民而生,因党和人民而立,为党和人民而办,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坚持“党媒姓党”,把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红色引擎”。
一是加强支部建设。坚持党建带动业务工作、把党组织作为画好最大同心圆的圆心,把党组织建设“融”在业务工作全流程,通过党组织凝聚思想意识、整合各类资源、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正确政治方向。二是突出党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采取主题学习会、专题党课、微宣讲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和市委第六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激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岗带头把融合发展成果运用到宣传报道中。三是夯实纪律藩篱。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定期组织杂志社党支部书记向机关党委、其他支部班子成员向全体职工述职述廉,将市委巡视作为杂志社党建工作的“政治体检”,在巡视整改中发现不足、立说立改、推动发展。
推进机制创新 布局“三个优化”
围绕建设新型融媒体的目标,进一步升级中央厨房,在变革中求突破,在创新中谋发展。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重组组织构架、实行扁平化运作,以中央厨房建设为引领,统筹融媒体产品的“策、采、编、制、发”全过程,构建集指挥调度平台、采编发联动平台、音视频直播平台、舆情监测平台以及历史报刊数字化资料库等模块于一身的融媒体平台,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二是优化流程重构。实现一个口子策划、一个口子采访、一个口子编辑、一个口子制作、多个平台发布的新格局,形成各平台内容差异化分发、一体化编审的新流程。三是优化技术支撑。注重智能化驱动融媒体转型,努力在推进内容交互化、标题新颖化、产品多样化、传播智能化、品牌增值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全媒体资源整合、一体化采编流程再造、多元精准化传播水平。
坚持内容为王 打造精品力作
人大宣传要保持内容定力,大力强化自身内容生产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把正能量和大能量结合起来。
一是强化用户思维。把内容供给和受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特别是推出适合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的新闻产品。二是创新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制作新闻产品。三是提升传播效果。在用好自有的“报、刊、网、微、屏、端”等传播平台基础上,构建行政区划内区县各级人大政务宣传平台传播矩阵,同时树立“借船出海”思想,加强与中央、市级主流媒体的通联,沟通线索、整合力量。
开展考评激励 加强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强的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一是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出台“定人、定岗、定责”实施方案,大力加强紧缺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打造“一专多能”采编队伍。二是优化薪酬分配体系,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多劳多得的原则,建立规范的薪酬分配体系。三是营造拴心留人浓厚氛围,构建适应新媒体业态的轻松、健康、互动、平等的文化氛围。
切实规范经营 深度赋能主业
在承担人大宣传任务的同时,适当兼顾经济效益,适度开展“小而精”的经营活动。
一是巩固拓展发行工作,了解读者需求,注意社会效益,做好报刊发行后的调查、反馈工作;以服务促发行,不断提高发行服务效率和水平,确保报刊投递及时准确;秉持“稳中有进、保持增长”的工作原则,积极开拓发行渠道,完善发行网络,实现稳步增长。二是严格管控广告经营,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兼顾,风险可控、分配合理的原则,立足主业主责和服务区县人大,不设强制性经营目标,有序开展广告经营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本文为2022年市人大制度研究会课题论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