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黔江高新区“高”起来
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视察把脉开方
让黔江高新区“高”起来
“企业采用的是什么工艺?”“属不属于高新特精范围?”“企业发展遇到了什么难题?”“对黔江高新区建设有没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近日,黔江区人大常委会为黔江高新区把脉开方,助力黔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1年10月29日,黔江高新区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复,是渝东南首家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获批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黔江联动创新区。
批复设立近一年,黔江高新区建设推进情况如何?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阻碍?黔江区人大常委会深入黔江高新区部分企业,专项视察黔江高新区建设推进情况。
每到一处,视察组都仔细查阅企业相关资料,现场查看企业生产过程,详细询问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意见建议。
在重庆耀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视察组了解到,目前项目一期已形成年产软磁铁氧体粉料1万吨、软磁铁氧体0.5万吨、电感变压器2亿只的生产能力;项目二期已开始进行设备采购,预计2023年投产;项目三期将于2023年启动,2025年全部投产。全部投产后可带动300人就业,实现年产值8亿元、利税9000万元。
同时,企业也将乘着黔江高新区建设的“东风”,与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努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不断提升公司科技创新水平。
通过认真调研了解,视察组认为,当前黔江高新区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持续汇聚创新要素、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建设蹄疾步稳、发展态势较好。但是,发展中仍存在建设合力需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动能需进一步聚集、招商引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改善仍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找出存在的问题后,视察组立即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相关部门、部分企业召开座谈会,为黔江高新区发展把脉开方。
代表们建议,应坚定年度目标不动摇、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着力加快高新区建设;要稳住市场主体、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创新平台,着力加强创新要素集聚;要“聚焦主业”在“质”上谋发展,“全民招商”在“量”上求突破,“全程跟踪”在“活”上做文章,着力强化招商引资;要以营造氛围为发力点,以服务企业为关键点,以深化改革为落脚点,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黔江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
建议提出后,黔江区人大常委会立即转交区政府办理,并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视察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意见,同时向常委会书面报告。
截至目前,黔江高新区有入园工业企业14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2家;科技型企业403家,占渝东南的28%;高新技术企业41家,占渝东南的50%;专业研发机构33个,科技服务机构55个;发明专利110件,高新技术产品52项。建成区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成立了新材料、茧丝绸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了1000万元种子基金和规模1亿元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今后,我们每年都会围绕黔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开展相关的监督活动。”黔江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内还将听取和审议市级高新区“1+3”产业集群发展和黔江高新区研发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市级高新区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专项视察市级高新区“1+3”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听取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等。(首席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孔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