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事一桩桩 看看他是如何“抓”
大事小事一桩桩 看看他是如何“抓”
■通讯员 赵杰昌 张瑶
55岁的冉茂华是沙坪坝区人大代表,也是沙坪坝区联芳街道党工委书记。
这些年来,冉茂华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心用情办好居民身边的小事,同联芳街道的居民们一起共同亲历并见证了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民生不断繁荣。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出来的,应该多听听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问题。”这是冉茂华当选区人大代表以来的真切感受。
用真心换真情 融化群众矛盾坚冰
今年是冉茂华来联芳的第7个年头。
1995年,原联芳村从原石桥镇剥离,划入沙坪坝区,于1998年更名为联芳园区,实行管委会、联芳村并行管理体制,又经开发、统征后,在2011年正式成立联芳街道。
在集体土地实施统征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处置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部分原联芳村居民十余年来一直到市、区有关部门上访。
“集体资产处置时间跨度长、涉及金额巨大、牵涉人员众多、村民诉求多元,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回想2012年刚接到这块“烫手山芋”时,冉茂华感慨良多。
怎样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原村民的合法利益?他为此日夜忧心。
“老百姓不是用来糊弄的。要真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就要从群众中找方法,再将方法运用到群众中,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府是在为他们解决问题。”冉茂华“厚着脸皮”深入村民、村干部中,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了解大家的诉求和想法,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引导工作。慢慢地,他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成功将村民们从过去非理性集访拉回到依法依规处置集体资产的正轨上。
他说:“街道必须站在第三方客观公正无私的角度,引导原村民、公司股东、法律专业人士,共同依法依规清理,清理结果才能得到村民和股东的认可,不再留下后遗症。”
目前,联芳街道集体资产处置问题第一阶段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审计清算有序进行中。
深入调研挖潜力 助推商圈发展
许久不来联芳街道的人会发现,如果以高九路和石小路的节点为圆心、500米为半径画一个圈,除了已经落户的万达广场,奔驰、路虎、雷克萨斯等知名汽车品牌4S店以及老牌的马家岩建材市场和大川建材市场之外,周围还有麦德龙超市、西部建材装饰城和富州商业区等。也就是说,在平顶山山脊线下,一个涵盖综合商业体、专业市场、高端汽车销售等丰富业态,3年内零售总额有望突破100亿元的特色商圈正在“自然生长”。
每每谈到这件事情,搞经济出身的冉茂华显得特别开心。
别看他已经头发花白,心思却比很多年轻人活络。正是他敏锐发现了商圈巨大的发展潜力,并通过深入走访、全面调研,形成了一份数据详实、分析透彻的《关于打造平顶山特色商圈的建议》,为商圈发展理清了思路。
“沙坪坝是主城区,联芳街道是沙坪坝区东部的核心,选商圈这个发力点正是基于联芳街道区域优势决定的。”冉茂华建议,区政府对平顶山商圈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推动常规商业扩容提质。这一想法也得到了沙坪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光说不做不是他的风格,实干担当方显其本色。
冉茂华通过建立企业对接需求机制、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实地调研企业痛点等形式,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商圈发展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的沟通渠道,出实招解决企业难题,增强企业获得感,提振发展信心。
在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以万达广场为主体的平顶山特色商圈呼之欲出,将满足不同人群的购物休闲需求。
冉茂华说,下一步,将定期联系、走访商圈企业,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亲”“清”营商环境,推动平顶山特色商圈跨越式发展。
带着真诚听民声 办好民生实事
作为区人大代表,冉茂华早已养成主动收集群众对生产生活难题的意见建议的习惯。
这些年来,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冉茂华都认真倾听,街道层面能解决的,想尽办法加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去年4月的一次走访中,冉茂华了解到双朝门社区联芳花园小区背街小巷无路灯,群众出行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他随即提出建议,经多方协调,相关部门在此路段安装了26盏路灯。
到了晚间,漆黑的路面亮堂起来,居民们走夜路再也不用担心受怕了。
每年的区人代会期间,冉茂华也提出多件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议。比如,提出的“在联芳富洲三支路与万达商业体之间建设人行天桥”“在联芳桥中房千寻小区修建人行道”等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办理解决,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作为人大代表,既要关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又要用心办好居民身边的小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冉茂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