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实施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实施情况

  本报讯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安排,10月份将举行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实施情况的汇报。9月3日至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祖相赴南川区、巴南区、璧山区,调研该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确度如何,能否及时传到灾害覆盖区域?”“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情况如何?”“气象敏感单位履职尽责情况怎样?”调研组主要针对条例2017年修订的主要内容,结合市气象局前期提出的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重点关注条例实施成效、相关配套制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应急、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敏感单位履行防御主体责任等方面的情况。

  据了解,自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重抓条例学习宣传,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与气象管理,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与监测预报预警机制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调研中,有部门反映,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不足,且传播范围尚未完全覆盖。同时,调研组还了解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预报预警时效性、准确率、精细化程度还未能完全满足防灾减灾的需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依旧是短板;部门间气象信息与跨区域监测数据共享机制不够健全,无法实现大数据下的监测信息跨部门跨区域查询。

  夏祖相表示,我市是气象灾害多发之地,防御工作任重道远,要不断加大普法力度,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悟掌握条例,同时让群众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意识,确保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落地见效。

  夏祖相指出,各级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补齐边远地区信息技术的短板;要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时效性、精准率上下足功夫,不断提升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同时,要细化工作措施,压实部门责任,探索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构筑气象灾害防御合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黄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