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入伍的风采
两次入伍的风采
■蒋文友
又是一年建军节,回想自己两次军旅经历,尤为自豪。
1993年12月中旬的一个清晨,从事教育工作近两年的我,怀揣着从军梦,如愿踏上了北疆某部的军列。从西南水乡迈进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东北黑土地,更加激发了我内心中那颗“与天斗其乐无穷”的雄心壮志。
记得进入新兵营的第一天下午,本应在班长带领下熟悉环境的我,在营区漫不经心地游走,远远看见一位老兵正在零下10多度的瑟瑟寒风中费劲地做着连队黑板报。班长发现我的双眼盯着入神,笑着对我说:“嘿,新兵蛋子,莫不是手痒痒了,想给咱新兵长长脸?”初生牛犊的我跃跃欲试,立即展示出自己曾站立讲台教书育人的“绝活”,三下五除二地办完当期《军营似我家》的黑板报。没有想到的是,这期内容正好被当日前来巡房的新兵营教导员发现。文笔清新、文风朴实、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这期黑板报让他对我这个新兵刮目相看。次日,在他的举荐下,我协助宣传干事编辑了新兵生活内刊——《威力兵》,用优秀的作品见证了当期359名新战友顺利从社会青年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蜕变。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趁着休息间隙,在上级首长的关心鼓励下,报读了军区新闻写作辅导班。经过系统学习和不间断地采写,伴随着不少“豆腐块”习作在驻地媒体与军区刊物及《解放军报》的刊发,我也成为了战友们眼中小有名气的“战地记者”。1996年底,我还获得了军区《前进报》优秀学员荣誉。
1997年,我转业回到地方,如愿进入到一家新闻单位从事采编工作。经过三年的军营大熔炉锻造,我的羽翼渐丰,笔头更犀利,特别是时刻坚守着新闻工作者的一颗初心,坚持以笔扬善惩恶,引导社会风尚。在突发事件中,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普通公民身上闪耀着的“勇”和“义”。1994年的一天,还在部队的我在搭乘的客车上看到,一位乘客因为五角车票钱而对售票员出言不逊。我旋即以此为素材,写了《爱护好人》一文在报纸上刊载,文中主人公看报后惭愧不已,主动向当事售票员道歉。我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新闻课材中整理出“如何以敏锐的视角找准新闻触角,如何以新闻敏感发现新闻线素”的心得,自己打印成册分发给身边爱好写作的人,先后帮助覃春燕、王志强、王麒麟、彭军、代鹏等48位年轻人走上了写作之路。我的事迹在2001年被《重庆新闻导刊》第五期以《一个青年农民的记者梦》、2014年12月《重庆政协报》《东部开发报》以《做好事写好文当好人》《普通公民散发道德光芒》及2016年《重庆公路》第三期以《笔耕中活出精彩》刊发。
2002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以特殊人才的身份,第二次入伍到当地人武部军事科从事《军事志》编撰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与任务,我没有丝毫畏惧,先从如何编撰志书学起,探索编写要求和技巧。研读完本地志情,科学精准地罗列出纲目章节,然后有的放矢地搜寻相应资料,走访当事人和事,并逐一求证,最终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编撰成书任务。因该书体例完善,内容详实,资政存史价值大,特别是书中的一章特载更是把当地特别军情跃然纸上,成为不可多得的一大亮点,获得警备区颁发的优秀志书奖,为其它区县的编撰工作及时提供了范本。
一晃眼,人生已过半百。回望走过的路,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虽然没有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那样轰轰烈烈,但我不论在哪个岗位上,总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回首过去的岁月,不时翻阅出一摞摞奖章和证书,我也有过小小的成就感!因为,70年来,共和国高高飘扬的旗帜上,也曾有我两次刻骨铭心的军旅生涯。
我和我的祖国,时刻荣辱与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