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聚焦12个问题开展调研
修订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聚焦12个问题开展调研
本报讯(首席记者 陈敏)日前,为推进《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带队开展调研,分别听取了高新区管委会、部分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为制定一部符合国家战略、重庆实际的高质量科技创新基本法,调研组形成了一份问题清单,梳理出了12个方面的问题。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对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不准确,科研机构发展不均衡,扩大自主权改革成效不显著;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激励创新人才的制度成效尚不明显,制度体系需完善;创新平台存在布局散、层次不高等问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有待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机制待完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待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和服务体系待健全;高新技术的引领和聚合度不高、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度待提高。
“企业如何在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中发挥主体作用,需要哪些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情况,以及如何用好、留住科技型人才,需要哪些配套政策?”
调研中,调研组听取了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围绕问题清单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征集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政策痛点、难点和对激发研发人员科技创新活力的具体政策建议。
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我市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既对条例修订的核心架构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条例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同时从条文结构层面也关系着条例中对应专章的起草。
因此,调研组赴重庆高新区,与高新区管委会及相关二级管理机构,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管委会,部分创新平台、开放平台座谈,围绕科学城作为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定位,听取关于立法和政策制定方面的建议。
沈金强表示,要形成科技创新的高地,就要有人才、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资源,就重庆而言,要汇聚科技创新资源,通过条例的修订,形成制度保障。要激发创新动力,破除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障碍,要奖励创新成果。同时,要结合重庆的实际,通过立法,从制度层面解决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补足短板。调研组要把调研中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认真研究,按进度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