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

日期:2024年09月18日 来源:重庆人大

“我们已经决定了,就留在后堡社区养老,你们想去其他地方买房,不用考虑我们。”不久前,79岁的杨达人跟老伴商量好,向儿子“传达”自己的想法。

是什么原因让杨大妈作出此决定?

“票决制”已推行9年

后堡社区曾是南岸区南坪街道的“烟火”之地,繁华一时。近年来,由于众多的老居民楼年久失修、公共配套设施缺乏等原因,该片区环境变得脏乱。

2022年4月28日,庄宁豫、胡宣、刘英丽、谭鑫四位区人大代表来到南坪街道正街社区代表活动站接访选民,后堡片区“脏乱差”、交通不便、急需加装电梯、公共座椅设施不足等,是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区人大代表积极向区人大进行反映,建议将后堡老旧小区改造纳入2023年区级民生实事候选项目。2023年2月,在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南坪街道后堡片区等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被票决为2023年全区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1

南岸区铜元局街道组织人大代表调研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为真正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代表们还通过召开代表选民接访活动、居民院坝会等方式,让居民深入参与到后堡片区的改造中。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后堡片区的居民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老房子穿上“新衣”,漆黑的楼道里亮灯了,遮天蔽日的大树枝被修剪了,铺到每栋楼门口的透水砖替代了曾经凹凸不平的道路……

后堡片区改头换面,后堡公园也修整一新,不少搬出去的居民都搬了回来。

“后堡片区可喜的变化,只是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的一个缩影。”据南岸区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徐涛介绍,早在2015年,区人大常委会就出台了《重庆市南岸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监督办法》,率先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经过9年实践总结,形成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四步”工作法。

 

2

南岸区人代会票决民生实事项目

 

闭环监督助推实事办好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新院区自2020年12月开工建设后,由于受中途资金短缺、疫情等方面影响,工程进度缓慢,群众意见不小。

2023年,在南岸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活动中,收集到群众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重庆市五院新园区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意见建议后,区人大代表魏小红、冯虎翼等积极推进,建议将“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完成搬迁”项目列为2024年民生实事备选项目。

2024年初,在南岸区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该项目被票决为2024年全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截至目前,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搬迁已完成90%,新院区预计10月进行试运营……”在2024年7月30日召开的南岸区人大“年中会议”上,区发改委向全区人大代表“交账”。

据介绍,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全程“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把好项目推进关,强化动态监督,组织各专门委员会和各工作机构与项目实施牵头部门对接沟通,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对项目实施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不定期收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形成“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终问效果”的全流程闭环监督机制,让“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

据悉,自2015年以来,南岸区已累计办结涉及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方面的103件区级、195件镇街级民生实事项目,惠及群众120余万人次。

“听‘民声’、定‘民生’,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南岸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小红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探索实践新模式,聚力打造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标志性成果。

 

记者|廖灿勇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