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议”出美好新生活 打造幸福新点位

日期:2024年09月27日 来源:重庆人大

9月23日上午,位于荣昌区广顺街道的檬梓桥体育文化公园内,市民参与健身的热情高涨。“自从公园建在了家门口,休闲健身别提多方便了!”在跳舞的人群中,74岁的刘贤淑兴奋地说。

在荣昌,值得“打卡”的幸福新点位不止这一个。这得益于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因地制宜促进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落地生根,共同“议”出美好新生活,打造幸福新点位。

动出健康:公园配套很齐全

9月21日,一座小型公厕在檬梓桥体育文化公园内建成投用。实现愿望的居民们,高兴的心情不亚于三个月前,这座公园刚开始对外开放。

2019年,广顺街道的中心区域经过棚户区改造后,留下了一大片断壁残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蚊蝇滋生、异味扑鼻,逐渐成为城市的一块“疮疤”。

 

1

广顺街道檬梓桥体育文化公园

 

“这一大片闲置土地,应该被合理利用,可以改建为公共休闲健身场所。”2023年底,广顺街道的议事代表听到了这样的群众意见。

2024年1月31日,在广顺街道第一届议事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檬梓桥体育文化公园项目被议事代表票选为街道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该项目于2月正式开工,6月底建成投用,公园占地约39亩,配套设施非常齐全: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台6个、足球场1个,健身器材若干。此外,还规划打造停车场约20亩,设置停车位180个,以及绿化景观约14亩。

如今,公厕的落地更加提升了居民们的获得感。而这一问题的发现,源自于今年5月1日,人大广顺街道工委主任郭礼琼和议事代表们前来实地检查项目质量、督促工程进度,偶遇居民反映公园内没有配套厕所,导致如厕不便。

人大广顺街道工委随即将群众诉求反馈给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坚持边建设边完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化解了群众的这桩“心头事”。

吃出幸福:食堂饭菜很可口

临近中午,昌州街道杜家坝社区老年食堂内飘出阵阵香味。“四荤一素,我们三个人吃,只要32元。”收银台前,76岁的高孃孃拿出手机利落地扫码付款。高孃孃就住在澎湖湾小区,家门口的食堂为她省去不少麻烦。

 

2

昌州街道杜家坝社区老年食堂

 

今年,人大昌州街道工委在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在杜家坝澎湖湾片区探索建立“昌州代表议事厅”,按照“月收集、季议事、中监督”的流程展开议事,充分调动各方人员参与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议事代表闫火艳、陈志杰在走访接待群众过程中,多次收集到老年人“买菜难、做饭难”问题。该问题被列入二季度议事厅议事主题,并形成“建设杜家坝社区老年食堂”的代表建议。

在人大昌州街道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的重视下,经认真研究,采取“物业+”模式建设杜家坝社区老年食堂。8月20日,食堂进入试运营阶段,可辐射澎湖湾片区的6个小区、6000多人,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可满足200余人用餐需求。

“今年以来,街道人大代表、议事代表积极履职,共走访接待群众13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近200条,办结率达95%以上。”人大昌州街道工委主任陈兰芳说。

议出美好:实践举措很管用

议出美好生活和幸福滋味的背后,是荣昌区人大常委会为推进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改革而进行的探索。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明确议事代表履职事项,荣昌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印发的《关于探索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的指导意见》,于去年11月制发了《关于健全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列出了议事代表年度履职清单,要求议事代表每年走访群众至少3次、参加活动至少4次。

荣昌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6个街道共有议事代表362名,累计走访接待群众1.5万人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群众满意率达100%。

 

记者|宋婷婷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