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鱼为啥能形成亿元产业链

日期:2024年11月04日 来源:重庆人大

“来凤鱼、脆皮鱼、松子鱼、金毛狮子鱼……”近日,一场“来凤鱼·鲜鱼美”来凤鱼老字号特色秀活动在璧山区来凤街道翰林山庄举行,为来凤街道文化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凤鱼带动了一条由商品鱼养殖、产品加工、餐饮销售、鱼文化宣传等组成的全产业链,而这背后,有着璧山区人大常委会来凤街道工委的全力助推和强劲支持。

人大支招让来凤鱼“走出去”

“来凤鱼招牌很响,但是区内来凤鱼产业没有太大规模,也没有形成产业链。”“餐饮企业没有政策扶持,销售渠道不畅,来凤鱼品牌难以做大做强。”今年1月,人大来凤街道工委围绕如何做大做强来凤鱼品牌再次开展调研。

据悉,自来凤街道成立以来,一直着力打造来凤鱼特色餐饮品牌,于2011年成功申报了“璧山来凤鱼”著名地理商标,2016年,将“来凤鱼传统烹饪技艺”申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随着非遗的成功申报,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来凤鱼名气大增,辖区内的餐饮企业也相继成立,但相比于美食名片的“熠熠生辉”,来凤鱼这一产业在“走出去”“走更远”方面还存在诸多难题。

围绕这些难题,人大来凤街道工委组织代表广泛调研、深入思考,7年来,代表们先后提出“关于改善水生态环境实施清水养鱼的建议”“关于扩大来凤鱼生产销售链条的建议”“关于加大来凤鱼宣传的建议”等十多条建议,指出问题5方面20余个。

多部门助推来凤鱼发展

为更好地推动来凤鱼发展,人大来凤街道工委认真思索,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多次向街道党工委汇报,得到了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

今年4月,来凤街道投入资金400万元实施“渔业养殖基地建设”“尾水治理”“高位池建设”等项目,优化水域环境,从源头上提升鱼的品质。不仅如此,来凤街道还大力扶持特色餐饮企业,出台资金补助政策,吸引餐饮企业落地来凤街道。

“现在,我们还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清水鱼’特色养殖,形成生态鱼产业、鱼文化产业、美食产业全产业链体系,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来凤街道党工委书记彭昱表示。

系列菜品超过200款

此外,为帮助本土餐饮企业打响自己的品牌,来凤街道联合区商务委打造“十大名店名菜评选大赛”“中餐烹调大赛”等文旅融合活动,为来凤鱼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来凤鱼系列菜品目前超过了200款,每年销售总量超亿斤,带动了相关从业人员上万人,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人大来凤街道工委主任罗建安说。

在人大来凤街道工委的努力下,经过街道党工委和璧山区餐饮行业协会的推动,来凤鱼品牌进一步发展,规模化工厂化将来凤鱼调料生产成半成品,并作为商品销售到全国,带动了来凤鱼上下游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

光是过去一年,全区清水鱼养殖面积就达到2万多亩,商品鱼产量和年加工量均超亿斤,来凤鱼产业综合产值超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成立来凤街道餐饮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外的交流合作,做大做强来凤鱼餐饮美食文化产业链。”璧山区人大常委会来凤街道工委副主任刘勇说。

 

记者|周晏如 

通讯员|汤涵 罗媛元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