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造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重庆市委深改委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始终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按照市委工作要求,认真谋划、专题研究、高位推进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项目,争先进位、争先创优,努力创造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作出新贡献。
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4年以来,专项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已就“提案办理‘一件事’改革”“深化全市区县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机制”等改革事项主动向国家相关部委请示汇报。认真梳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实施意见》及市委改革办相关文件中明确的改革任务,分类建立工作台账,逐项细化明确下一步工作举措及进度安排,确保全面落地不漏项。
专项小组还制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任务推进方案》,研究提出专项小组工作推进整体思路,即坚持党建统领这一主题主线,围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范例两大核心目标,探索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大领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迭代升级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推动人大、政协、统战、司法行政、工会等工作向基层纵深延伸,推动全市各方面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实现民主与法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聚焦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堵点卡点问题,研究提出2024年—2029年拟重点推进的改革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明确时间进度,有计划、有重点梯次推进,确保统筹兼顾,协调均衡。
同时,专项小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全面盘点年度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督促各成员单位常态化推进重点改革项目、改革需求论证、典型案例培育等工作,到市司法局、市总工会等部门和巴南、梁平、巫溪等区县现场调研,督导改革项目进展情况,推动取得更好成效。
2024年以来,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申报的“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获重庆市改革创新奖银奖;《九龙坡区深化政协委员履职改革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等4个基层改革典型案例入选市委改革办2024年基层改革典型案例,“探索建立乡镇(街道)常态化制度化议事协商机制”“区域协同立法”等10个重点改革项目在全国性大会上交流改革经验或获中央有关部委肯定推广。
坚持改革和法治两翼齐飞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内容,为扎实稳健推进立良法、促善治、谋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规划了目标线路。
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专项小组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具体举措,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不久前,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主任会议召开,听取了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关于《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创制性立法建议项目清单(送审稿)》有关情况的汇报。项目清单立足地方立法权限,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重要制度需求,提出覆盖11个细分领域的40个立法建议项目。
据悉,这是我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创制性立法建议项目清单,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出台。这也意味着“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创制性立法”改革项目又向前推进一步。
2024年以来,聚焦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健全完善协同立法机制,积极探索推进与四川、湖北等毗邻省份的地方协同立法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已推动出台《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等5个协同立法项目。
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必须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进民主立法是重要环节。
2024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对第三批2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集中授牌,标志着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这也意味着立法这件“专业事”会变成更多群众的“身边事”。
据悉,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批和第二批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围绕民法典、长江保护法、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养犬管理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35部法律法规草案,汇总提出修改建议1300余条,其中被完全采纳110余条、部分采纳120余条,形成了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亮点和特色。
“‘让每个声音都能被听到’的做法,真的很有力量。”加拿大籍记者亚历克斯在采访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的细节中,感受到中国立法的开放包容、民主的具体真实,主动申请并成为立法信息采集员,为收集立法意见建议贡献力量。
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开花”
“长江二路93号过街地下通道没有电扶梯,老年人过街很不方便,希望可以早日解决。”
“肖家湾金库危岩带有石块、土块掉落,车辆和行人过路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早日对其进行整改。”
2024年9月,渝中区政协大坪街道联络委2024年“渝事好商量”协商会召开,就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进行面对面协商。协商会上,居民们纷纷提出问题和诉求。
在场的政协委员仔细记下居民们的心声,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对于能解决的问题,现场交办相关部门解决;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详细地给大家解释,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一场院坝协商会结束,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群众的满意,源于渝中区政协创新推动“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迭代升级。这一举措,让政协委员更加贴近群众,进一步扩大了委员参与面和群众覆盖面。
这是市政协推进“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改革项目取得成效的缩影。
据悉,改革中,市政协完善制度机制、全面提升“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和委员工作室履职平台的“建管用”水平。全市建成“渝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场所943个,推动解决5700余个民生问题。同时,新增市政协委员工作室20个、区县政协委员工作室42个,开展协商建言1100余次,服务群众需求2200余次。
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
2024年以来,专项小组还有力推进“深化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等“加快实施”改革项目初见成效。全面实施区县乡镇年度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全面推行区县人大“年中会议制”,深化拓展乡镇人大“季会制”,普遍实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建立人大全链条监督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监督机制;“智荟·多党合作”应用使用人数达到7649人,形成议政建言243篇。
同时,“准备启动”“谋划储备”项目也在有力推进中,如“探索建立乡镇常态化制度化议事协商机制”已出台相应改革方案,“政协提案办理‘一件事’改革”已形成改革事项调研报告、完成改革方案和项目架构图。
一项项改革项目有序推进,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巴渝大地落地开花,基层治理全民有序参与机制进一步健全。
以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效
问题是时代声音,也是改革所向。
一直以来,专项小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小切口、大场景”,运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堵点、难点、核心问题,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建立民企国企协同发展机制”是2024年专项小组“加快实施”项目之一,基于解决国企民企协同不够,不想干、不敢干、不愿干的问题。
2024年以来,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在专项小组的指导推动下,市委统战部推动改革项目落地,与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建立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机制,优选发布948个协同发展项目、总投资近5000亿元,促成合作项目409个、合同金额400多亿元,有力推动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5%,在市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据悉,这批项目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产业等“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领域,产业互补性强、项目契合度高、发展空间广阔。
鹏远基石基金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基石资本是行业头部基金管理机构,其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重庆搭建的这个国企民企合作平台,他们与渝富的合作推进非常顺利。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对投资机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目前正推动芯峰光电等项目在重庆落地。
推进改革,必须稳扎稳打、善作善成,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在2024年12月12日召开的市委深改委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第九次全体会议上,与会人员对照市委有关工作要求,认真剖析推进工作中的短板与不足,就明年拟推进的重点项目深入研究,细致安排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要建立工作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情况晾晒机制、改革审核督导机制、改革调研机制、改革沟通交流机制;要围绕民主制度建设、法治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品牌……
一个个具有首创性、差异化的项目正经研究论证、循序推进,一项项具体部署压实了责任、细化了工作措施,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正合力攻坚,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转化为“施工图”“任务书”,以务实举措切实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记者 黄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