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规范 做实民生实事票决
最近,重庆市南岸区后堡社区迎来了久违的改变。老旧居民楼进行了翻新,狭窄的楼道里亮起灯光,曾经堵塞的下水道变得通畅,周围环境也焕然一新。曾经因为此地“脏乱差”而离开的居民,又逐渐搬回了自己熟悉的地方。
而这些变化,得益于一项充满温度的制度——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2024年11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区县乡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明确民生实事项目实行差额票决。该决定的出台,将推动票决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民生实事承载着百姓期盼
后堡片区曾是南岸区的繁华所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片区的老旧小区问题愈加严重,改善居住环境已成为周围居民最迫切的需求。
2022年4月28日,庄宁豫、胡宣、刘英丽、谭鑫四位区人大代表来到南坪街道正街社区代表活动站接访选民,后堡片区“脏乱差”、交通不便、急需加装电梯、公共设施不足等,是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区人大代表积极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反映,建议将后堡老旧小区改造纳入2023年区级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过代表的积极推动,2023年2月,关于南坪街道后堡片区等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被票决为2023年全区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改造项目一经实施,后堡片区迅速发生变化:破旧的楼道重新粉刷,楼房外墙整治修缮,路面换上了透水砖,道路两侧新增了绿化带,街道公园也完成了改造提升……经过一年多的改造,这里焕然一新,居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各地积极探索形成有益经验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逐渐成为了基层人大工作的“标配”。每年,区县、乡镇人大代表通过票决选出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确保政府的资金与资源能够优先支持最紧迫的民生需求。
2018年以来,江津区在全区25个镇、5个街道探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选)工作,实现了区、镇(街道)两级人大票决民生实事全覆盖。江津区每年安排专项预算资金1500万元,用于推动区内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实。2018年以来,该区已累计投入1.05亿元,实施民生实事项目389件,涵盖农村安全饮水、生产便道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
2024年,江津区聚焦群众体育赛事的推广,票决出的1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便是举办群众体育赛事。通过这一项目,该区成功举办了“东方爱情半程马拉松”“广播体操比赛”“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40场赛事,参与群众超过18万人次。区人大代表通过票决项目的方式,不仅让群众的运动热情得到了极大释放,还通过体育赛事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推动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我们每年都会把民生实事项目的资金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够落到实处。今年的10个项目也都获得了代表的充分支持。”江津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在群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上,参与人数之多,充分体现了民生实事项目的生命力与群众的热情。”
目前,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正在进一步细化,并扩展到各个乡镇、街道。梁平区云龙镇自2014年起便率先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机制。今年,云龙镇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包括场镇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等,共8个项目,总投资达1950万元。
在2014年之前,云龙镇作为梁平区一个典型的农业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少短板。尤其是农业灌溉设施不完善,给农民的生产带来极大困扰。当地村民反映,传统的人工灌溉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需求,必须通过现代化灌溉设施提升生产效率。随着代表票决制的逐步落实,农田灌溉设施建设被列为2016年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并在2017年开始着手实施。
通过人大代表的票决,云龙镇明确了将农田灌溉设施升级作为重要任务,确保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业产量,还能缓解因缺水而导致的农业生产难题。近年来,随着这一项目的不断推进,云龙镇的农田灌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不仅是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更是推动地方发展、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云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一制度,群众的需求能够更直观地反馈到政府决策中,而政府则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度确保了实施效果最大化。
出台决定进一步规范票决制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虽然在我市部分地方已开展多年,但在实践中各地对于部分工作环节、程序细节的把握不尽相同。
2020年和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两次出台指导文件,推动区县、乡镇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人大代表深度参与项目征集论证、审议票决、监督评估等各环节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市委深改委“深化全市区县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机制”重点改革任务,2024年9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在江津区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全市38个区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和部分镇街人大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而在此之前,沙坪坝、长寿、奉节三个区县还上线试运行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应用场景。同时,各地聚焦项目征集、初定、审议、实施、监督、评估等重点环节改革突破,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近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区县乡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票决程序,进一步规范了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与监督。
针对当前我市各地开展票决制票决方式不一问题,《决定》明确: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由大会主席团将民生实事正式候选项目提请大会全体会议差额票决,差额比例不低于应选项目数量的五分之一。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制定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投票表决具体办法,举行会议时要明确民生实事项目应选数量、候选项目差额数、项目确定和公布方式等内容。
《决定》还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作了规定。明确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通过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等方式,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满意度不高的项目应进行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和满意度测评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随着《决定》的出台,我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迈入了更加规范化的轨道。 (记者 张士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