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区、镇人大代表具有熟悉基层情况、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将代表作用发挥嵌入基层治理实践中,有效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必须以“做活治理、优化服务”为目标,着力在抓实代表履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求创新。

面对面讲政策

依托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阵地作用,聚焦“小而准”“专而精”特点设计课堂,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营造“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氛围,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人大代表可以围绕讲好惠民政策,传递人大声音,及时收集整理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开展政策讲堂活动,将惠民政策等转变成群众听得懂的土话,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实打实解诉求

建立“群众说事、人大代表解题”长效机制,让群众列出诉求清单及联系电话,本着“定时、定人、定责”原则,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每项民意诉求工作按照完成的重要性和紧要程度进行标注,并标明具体负责的人大代表,明确完成时限,每完成一项内容即可销号,未完成部分要注明,方便及时提醒跟进,直至完成以后销号。同时,公开展示人大代表接待计划、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中代表及群众意见建议的办理进度等,方便群众随时监督。

点对点递关切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网格”管理优势,定期将党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便民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群众家中,让广大干部群众在看到、收到政策理论方针的同时听到党的声音,进一步提升干群互动性、联动性;聚焦防火防汛等关键期,广泛宣传防火防汛知识,提醒广大群众牢记安全常识,做好防范措施;在网格员的组织、各楼道长积极配合下,倾听社情民意、代办居民事项、服务特殊人群、组织文体活动,把有关政策通告、科普知识、会议情况精准传达到各家各户,引导居民“走出来、融进去”,主动参与“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和流程再造。

手把手抓落实

通过细致走访调研,围绕群众便捷化办事、高效性监督的实际需求,推进村社基层治理可视化、智能化建设,联合党的建设板块等紧抓落实,用“小屏幕”反映“大治理”。设置智能交互屏,开设“就业招工”“基层政务”“村社服务”“法律咨询”“帮扶计划”等专栏模块。同时对没有落实或落实质量不高的,及时发出网上督办单,限期整改到位。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实现事件一网统管,使群众深切感受到贴心、细心的“一站式”服务。

心连心抒积郁

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搭建村社抒郁协商平台。按照“提、议、解”工作机制,在“提”上,实行议事代表包户制度,设置每月入户收集群众意见、每年提交意见建议的数量要求。通过微信网格群、信访、走访、电访等方式线上线下广泛进行收集,形成意见难题库;在“议”上,规定最主要的议事主体是直接利益相关方,双方谈谈心中“难过的坎”“难解的题”,每月至少谈议一次,有重大事项随时议;在“解”上,根据议事问题清单,由人大代表现场分析交流,各相关职能部门等组成智囊团通过案例展示、实操分析等对应解答,使议事双方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让每一位解决问题的村民离开时都能真正的舒心。 (作者 唐德鑫 王馨蕾 单位:江津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