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废弃矿坑焕新颜

经过治理,矿坑变成了新农田,村民们因地制宜栽种了玉米、红薯、南瓜和辣椒。通讯员 郭晋 摄
“这里原来是个废弃矿坑,我们种上苞谷、红苕等农作物,2024年喜获丰收,还成为游客的打卡地!”日前,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关口村一位村民说,多亏有人大代表监督,帮助他们整治好了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矿坑。
20多年前,关口村高坪社村民在这片地上开采石灰石,破坏了部分耕地。2010年,当地政府依法关闭露天采石场后,该处形成了一个面积达数十亩的矿坑。10多年来,这个矿坑杂草丛生,且存在地灾隐患。
“这个问题需要好好解决。”2024年,镇人大代表王登模说,他和几位镇人大代表一起征求群众意见后,向镇政府提出“整治矿坑、恢复耕地”的建议。
对于这一建议,青木关镇政府极为重视,相关部门到现场查看并查阅耕地资料后,决定向上级争取耕地恢复和地灾整治等项目,对这片矿坑进行整治。
在整治过程中,代表们主动参与进来,及时收集村民意见,然后对整治项目提出符合民意的建议。
在代表们的监督下,整治项目实施沟、地、林、路、景的科学规划,将荒山陡坡打造成景观带,将矿坑回填平整,进行复绿复耕,不仅消除了地灾隐患,还恢复了33亩耕地。
如何把恢复的耕地有效利用起来?
在镇人大代表的努力下,在外创业的一位村民回村,改造矿坑边的一处闲置农房,开了一家火锅店,并发动有种粮愿望的村民在恢复的耕地上种植玉米、红薯、南瓜和辣椒等。
2024年下半年,经过整治后的矿坑开始产生经济效益——这家火锅店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店;30多亩恢复的耕地获得丰收,仅玉米就收获1万斤左右;该村民还租下附近的闲置农房,准备打造民宿。
昔日杂草丛生的矿坑,已然成为一处网红打卡景点。 (通讯员 徐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