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蕴含“中国之治”制度密码(三)

人大代表家站、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民主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对外宣介中,国际友人通过实地参访,进一步感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功效,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

2024年8月17日,各国议会联盟主席、坦桑尼亚国民议会议长图利娅·阿克松来到北京朝阳区南磨坊乡人大代表之家、基层立法联络站考察。

走进人大代表之家,映入眼帘是醒目的工作机制标识——“双联系”,区人大代表与人大常委会和居民保持密切联系;“双见面”,乡人大代表与居民、政府经常性地见面,把选民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当地政府。

一侧的“代表墙”上,55名南磨房乡人大代表的姓名、照片、选区、选民数,以及南磨房乡人大代表“家站点”分布图等信息一目了然。

朝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宏志向阿克松主席阐释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在中国,人大代表是兼职的,有各自职业,在各自领域了解群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后建言献策。代表之家就是定期接待群众、联系群众、学习研讨、提高履职能力的工作平台和场所。”

阿克松主席很感兴趣,认真聆听,频频点头。她表示,非常感谢有机会了解中国卓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希望提出几个问题,以更好了解这些制度和机制。

与阿克松的亲切互动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大家表示:“看得出来,阿克松主席对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十分关心,提出的问题都是很有针对性的。”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共商国是的重要场所。人民大会堂是一部立体史书,记录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铿锵前行的足迹。

2024年7月,北京。中美洲议会议长加西亚率中美洲议会领导层首次集体访华。来到万人大礼堂,代表团一行为之深深震撼:“这里庄严、肃穆,让人心潮澎湃,我们来到了中国的民主殿堂。”通过聆听讲解,加西亚议长一行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记住了“人民大会堂”这一名字的由来——“因为它是属于人民的!”

来到上海,代表团在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聆听讲解,深入了解基层立法联络站的政策背景、制度设计、实践参与,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大家竖起大拇指:“习近平主席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从北京到上海,从人民大会堂到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团一行对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深刻理解。

“我了解到中国普通民众如何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亲身参与立法,了解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如何实践,这让我印象深刻。”加西亚议长说。“百闻不如一见。无论是访问全国人大、人民大会堂还是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我们亲眼见证、亲身体验了中国的民主实践。”古铁雷斯副议长说。 (来源:《中国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