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新家” 办结群众意见建议38件
“消防栓安装终于有着落了,感谢代表们听取民意。”近日,巴南区接龙镇石磅村杨家寨村民刘开义开心地说。
据介绍,石磅村杨家寨处于桃子凼山脉。一到夏天,森林防火压力加重、风险高。尽管已安装了丰岩水库供水管,但事先并没有留置消防栓。一旦遇到火情,水源就将成为大问题。
今年9月,刘开义报着试一试的心态,到镇人大代表之家反映了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提出了关于增设消防栓的意见建议。随后,接访的人大代表将这一意见建议转交给了镇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办理,经现场核实、研判会商,大家决定在包括石磅村杨家寨在内的村社区域设置消防栓,并拟定了具体解决方案及完成时限。
“真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代表之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刘开义笑着说。
“其实,这仅是我镇人大代表之家迭代升级,建立常态化联系群众接访制度以来取得的明显成效之一。”接龙镇人大主席刘成伟介绍,原人大代表之家建在镇机关大楼五楼,存在场地不足、展示不足、群众不便等问题。
今年6月,围绕“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镇人大对人大代表之家进行了迭代升级,打造区域性标杆。为方便代表“在家”、群众“进家”,镇人大将“新家”选址在镇主要道路路口旁临街一楼门面,面积57平方米,按照标准化建设,并配备专人进行管理,每周二、四定期开放,代表轮流接访群众。
“自8月运行以来,全镇26名区人大代表、镇人大代表共开展接访群众活动31场,收到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38件,其中当场办结9件、转办29件,代表信箱收到匿名来信3封,提出意见建议3件,目前全部办结并督办回访,同时还借助‘家’平台,开展议事会议、双向联系、代表培训等各类活动17次。”刘成伟说,镇人大代表之家的迭代升级,实现了代表联系群众“零距离”,架起了为民服务的连心桥,真正成为了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密切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阵地。
记者|廖灿勇
通讯员|马昌粒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