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人大十大新闻
近日,由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评选的2024年重庆人大十大新闻正式揭晓,《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等6件市人大相关新闻,《渝中区人大:山城巷如何焕发新活力?代表和群众家门口议一议》等4件区县人大相关新闻入选。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市域实践新范例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2024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总纲领总遵循,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人大工作展现新气象,建设人民当家作主市域实践新范例取得新进展。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2024年9月18日下午,重庆市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举行。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系列庆祝活动,取得良好反响。
2024年9月19日,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庆实践”图片展在机关一楼大厅开展。本次图片展分“党的领导”“铿锵步伐”“民主跫音”“区县掠影”四个板块,从前期征集的2700余幅图片中精选出153幅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展现了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重庆的实践印记、重庆市各级人大依法履职的责任担当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硕成果。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还组织中央驻渝媒体和市属媒体分批次赴8个区县(自治县)人大,走进街镇、社区,深入代表、群众,大力挖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发挥模范示范作用的典型事迹,对2024年以来区县人大全面推行“4+2”改革、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成果进行了广泛报道,立体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重庆的生动实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自1954年正式建立以来,已走过70年。70载春华秋实,不变的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地位,变化的是这项制度和工作在改革与创新中的与时俱进和提质升级。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将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建设人民当家作主市域实践新范例;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市,紧扣重大战略重大任务依法履职;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稳中求进推动新时代重庆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助推市委“一号工程”和“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
2024年1月2日,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动员部署会召开,吹响了重庆改革攻坚冲锋号。2月18日,重庆“新春第一会”再次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释放举全市之力抓好“一号工程”的强烈信号。
2024年3月22日,经报市委同意,全市人大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市委工作要求,助推市委“一号工程”和“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推进会召开。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和市委工作要求,通报了市、区县两级人大2023年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情况及2024年工作安排,听取了市人大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有关工作情况。6个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作了交流发言。
市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落地落实工作方案》,并列出了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落地落实清单。
全市各级人大对照这份清单,通过强化国企改革工作监督,助力实现国企全面止损、风险有效化解、布局优化集中;通过强化园区开发区改革工作监督,促进园区开发区精干高效、产业招大引强、亩均效益大幅提升;通过强化政企分离改革工作监督,推动形成责权利明确的政企关系;通过强化国有资产盘活工作监督,推动形成规范运营、保值增值的管理体系。
推进会提出,要聚焦“国之大者”,立足人大职能,突出工作重点,举全市人大系统之力,使助推工作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此次会议既是“动员令”,更是“冲锋号”。“确保助推工作干一件、成一件”的宣言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自觉把市委提出的“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融入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设代表通道“通”民心“道”自信
如何缓解“看病难”问题,如何看待重庆旅游频频出圈,如何让教育更加公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继续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改革。”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
……
2024年1月23日上午,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前,市人代会“代表通道”首次开启。何建国、陈元莉、卢琪、付小红、魏先曼、周迎春6位市人大代表走到聚光灯下,围绕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三峡旅游、教育公平、乡村振兴,现场回答记者提问,回应社会关切。
一条“代表通道”,“通”达民心、“道”出自信。6位代表以鲜活的履职故事,讲述身边的变化与成就,传递出的是全市上下唯实争先、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在市人代会上设“代表通道”,让代表畅谈心声、回应关切,不仅是一次工作创新,还进一步彰显了人大制度的优势,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外籍人士零距离感受民主魅力
2024年10月9日,秋日的阳光洒满山城。受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邀请,外国驻渝领事官员、在渝外国商协会及外资企业负责人、在渝常驻外国记者、外籍教师、留学生等来自20余个国家的30名外籍人士走进重庆人大,零距离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重庆的生动实践。
这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开展“在渝外籍人士走进人大”活动。在约4个小时的活动中,外籍人士实地参观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之家、市川剧院,通过聆听人大工作者的讲述,和一问一答的互动交流,触摸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脉动,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魅力。
“以前我认为,法律只会由最高层决定,但今天我发现,即使是自上而下的立法行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显示了一种真正的民主方式。”来自亚美尼亚的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王鹰(RamiKhalil)认为,这种方式非常健康并且充满活力,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将人民放在第一位,这正是民主的价值所在。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参考,特别是那些社会文化多元、多民族、地域广的国家。”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百里(BalintCzagel)用流利的中文分享感受。
“在渝外籍人士走进人大”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地方人大对外交往渠道,丰富了地方人大涉外工作内容,常态化、制度化邀请各界人士走进人大,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了解人大工作,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庆实践,为助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了人大力量。
为了“一部剧”川渝共立“一部法”
2024年7月31日下午,《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与《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同步,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从多个方面对川剧的保护传承作出规定。目前,两省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立法体例一致、内容协同衔接,专门明确了川剧保护传承合作机制的四大方面八项具体措施。
据了解,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为了拓宽民主立法渠道,四川省发挥定点联系县、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民意直通车”作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重庆市开展网络征求意见,体现民主立法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对征集到的关于培养观众群体、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等问题,《条例》也作出了回应:提出了川剧进校园、强化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推动川剧与旅游深度融合等举措。
而就人大代表反映强烈的诸如政府对川剧保护传承的保障力度问题,两地条例均进行了回应,明确了制定川剧保护传承规划和实施方案等具体措施。
作为川渝协同立法的重点项目之一,川剧保护传承立法是全国文化领域开展跨省协同立法的积极探索,开创了全国省级层面对同一门类且共有的文化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协同立法先例。
群众的事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奉节县羊市场镇主干道两旁的75盏路灯悄然亮起,照亮了干净整洁的道路,也照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真是太好了,家门口的路灯亮了,晚上可以放心出门了。”羊市镇渔灯社区居民杨小容开心地说。
这件民生实事能快速办成,得益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基层人大落地生根。
2024年11月28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区县乡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
《决定》健全了民意征集机制,规范了票决程序,还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作了规定。
据悉,全市38个区县已全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市770个乡镇实施票决制,221个街道在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过程中,探索由人大代表和街道议事代表共同票选街道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实事怎么办?代表票决说了算。近年来,重庆市各级人大积极探索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完善代表深度参与、过程全面跟踪、群众普遍受益的工作机制,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改革扎实推进。随着《决定》的出台,重庆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迈入了更加规范化的轨道。(记者 张士横)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基层
回眸2024年,重庆市各区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以担当务实的作风、履职为民的情怀,扎实履行法定职责,为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基层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中,渝中、九龙坡、北碚和江津4区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工作探索,在全市人大工作中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渝中区 群众为升腾城市“烟火气”献计
2024年,5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山城巷议‘梯’升幸福”专题议事协商活动,在渝中区南纪门街道民情联络点——山城巷金马寺小学院坝举行。
这场由渝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议事会,旨在推动山城巷后街经济更好发展。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南纪门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4名区人大代表、20名街道议事代表、部分群众、商户代表和山城巷运营方负责人围坐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与会者聚焦业态经营、营商环境、秩序维护和基础设施改进等方面,各抒己见、分享交流,为山城巷焕发新活力贡献了不少“金点子”。
民情联络点,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阵地。群众在哪里,民情联络点就延伸至哪里。
在林立的高楼间、喧嚣的街巷里,渝中区人大将民情联络点作为履职主阵地,结合各街道自身优势,通过人大代表定期走访、接访企业和选民群众,举行议事活动,倾听群众呼声诉求、征求意见建议,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扎根基层。
九龙坡区 民主法治街区让民主更可感
2024年9月10日上午,九龙坡区民主法治街区正式开街。与区宪法主题广场、区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公园一道,组成九龙坡全过程人民民主阵地体系3大场景体验区。
该民主法治街区位于九龙坡区桃花溪畔,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监督等法治体系建设为重点,设立了民法广场、法治步道、民主步道、法伴人生长廊、民主法治大讲坛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六个部分。
在街区内的民法广场,一系列创意互动装置让人不自觉停下脚步,让你可以了解法治先驱、法治历程、民主发展等内容,也能找到生活中最常见的涉法问题,翻动装置便能得到问题答案;民主法治大讲坛是街区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线下普法的有力载体,其分为室内外大讲坛和室内“宪法沙龙空间”,每月会定期邀请专业法律人士前来讲法,为居民解答热点法律问题。
九龙坡区民主法治街区紧密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核心,展示了该区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成果;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
北碚区 人大制度主题馆展示人大制度之效
2024年9月29日,重庆市首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题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北碚实践主题馆”开馆。
该主题馆占地1200平方米,陈列了1000多张照片、100多件展品、50多个多媒体产品、1个云上主题馆等图文影像资料。
北碚区人大常委会还把人大代表联络总站设在了主题馆,不断丰富拓展其功能作用,以全区18个人大代表之家、100个代表联络站、69个联络点为基础,为区级国家机关、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提供服务,确保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群众的声音。
同时,该主题馆还被作为全区大中小学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承接学生研学等实践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课与实践教育课的双向互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课堂里“生根”、在实践中“开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北碚实践主题馆”以图文的形式,回顾党领导人民探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立体化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层实践。
作为全市首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题馆,这里是阐释人大制度、讲述人大故事的新窗口,是畅通民意表达的新平台,是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新举措。
江津区 视频直播开辟代表履职新阵地
为纪念代表法的颁布实施,每年4月3日前后一个月时间里,江津区人大常委会都会组织全区各级人大代表集中深入选区,开展联系群众活动。
2024年4月3日,江津区“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落地李市镇黄桷村。这次活动以院坝会的形式举行,同时在“云上”直播,吸引了2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
会上,江津区部分区、镇人大代表同40多名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道路设施改善、医疗保险报销等问题,与会人大代表都耐心解答,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7条。
随后,代表们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直播带货和走访选民等活动,充分展现出基层人大代表在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调处和引领村民依法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此次活动是江津区各级人大“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不断探索创新的真实写照。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新技术开辟了代表履职新阵地,提升了履职效率,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群众的联系,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实践。 (记者 周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