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水运干支航道瓶颈
“水运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在全市综合交通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市人大代表,重庆航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劲松说。
他介绍,重庆拥有5000吨级内河航道,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得天独厚。目前,全市约65%的货物周转量、90%的外贸物资、45%的周边中转货运量通过水运完成,相比铁路、公路每年可分别节约物流成本300亿元、600亿元。同时,水运大运量、轻污染、低成本的优势吸引了大批临港产业落户发展,全市80%以上的经济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临江布局,长江沿线区县GDP之和占全市总量超65%。
“重庆水运事业已取得长足发展,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也日见成效,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廖劲松在调研中发现,干线航道仍存在瓶颈,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尚未充分发挥,虽经一系列技术创新后船舶待闸时间有所下降,但仍未根本解决拥堵问题,水运降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未充分释放;支流航道通而不畅,嘉陵江、乌江高等级航道尚未全线贯通,支支相连的网络体系尚未形成,腹地水运需求未有效释放,导致占全市航道里程85%的支流航道仅贡献了不足10%的水路货运量。
廖劲松建议,尽快开工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提档升级沿江港航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集聚效应,充分释放长江上游水运需求,促进临港产业发展;要加快推进嘉陵江井口生态航运枢纽、乌江彭水二线船闸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打通长江上游北南两岸最大支流嘉陵江、乌江高等级航道“最后一公里”,充分释放支流水运需求。
同时,要全力推动实施水运体系联通工程,深入研究规划川渝黔桂大运河、成渝运河、渝西运河等,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运通道,加快实现干支联动、支支相连、航道成网。 (记者 廖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