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对外开放 赋能重庆高质量发展

一个勇于开放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动力活力加速释放。抓开放拓空间聚资源,枢纽节点优势更加彰显。聚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在服务国家向西向南高水平开放中培育新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开放的表述,不只是展现了过去的成绩,也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放的态度非常坚定,开放的脚步蹄疾步稳。在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聚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建言献策。

三区联动

打造亿吨级枢纽港

重庆作为国家定位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撑点。在这其中,长寿区凭借其重庆陆路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的独特地位,成为重庆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主要承载地,同时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的重要节点枢纽。

作为重庆港总体规划中的八大重点港口之一,长寿港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危化品集装箱多式联运平台,也是长江上游规模最大的液体化工品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其设计年吞吐量达5230万吨,占全市港口吞吐量的六分之一。长寿区和万州区还联动打造了川渝地区首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新定位和多式联运新体系的建设要求,对于长寿港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长寿港还存在物流资源整合不足、“铁水联运”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此,长寿代表团向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建议:长寿、渝北、巴南三区可联动打造亿吨级港区。

实际上,早在2023年12月,渝北区与长寿区就已针对洛碛港进港铁路专线与渝巴物流铁路专线接轨事宜进行了协商;2024年2月,长寿区还提出了将长寿港、洛碛作业区、麻柳作业区纳入整体规划建设运营,共同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的构想。

代表们认为,整合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三地的资源优势,通过“三港”联动发展,共同打造亿吨级多式联运枢纽港,将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凝聚沿线区域合力,提升港区集货能力,拓展通道网络,壮大通道经济,提高产业能级,推动全市高水平通江达海、内畅外联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织密网格

实现空陆零距离换乘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我市现代化集疏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市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一级专务戴科结合工作实际分享了看法。

戴科介绍,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已于2024年12月底投用,T3B航站楼将在今年一季度末投用。届时,机场运行保障资源充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120万吨的运行需求。

“搭建好机场的运行平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航空出行的需要。”戴科认为,为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还要进一步织密“四张网”,加快建设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

具体为:织密空中航线网,开辟更多国际国内航线;织密铁路网,协调交通和铁路管理部门,利用已通车的铁路东环线机场站,面向东南西北开辟更多直通机场的铁路网络;织密机场和高速公路之间的换乘网,开辟更多直达机场的长途汽车线路;织密航空和轨道交通线路的无缝换乘网,除已通车的轨道交通3号线、10号线外,开通更多轨道线路与机场的无缝换乘。

另外,在航空物流方面,戴科建议大力推动物流货运的航空公司在重庆设立营运基地,强化运力保障;深入重点园区、企业,开发物流货运市场,拓展航空货源;加强与大型物流集成商合作,依托物流企业的集货能力和全链条的空中运输便捷通道,促进航空物流发展,服务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

“我们也将不断强化自身运行管理能力,同步提升运行管理效率,加强运行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机场中转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对外开放服务水平。”戴科说。

加大支持

赋能提速“渝车出海”

聚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重庆正大力推进外资外贸转型升级,加快“渝车出海”和“新三样”出口,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

“2024年,‘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成绩斐然。汽车、摩托车两大品类出口成绩亮眼。”市人大代表、鑫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办副主任吴春梅说,近两年,中国车企竞争激烈,大家纷纷开启海外布局。

“鉴于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时,除了沿用传统的海外仓建设、代理商合作等模式,还要积极探寻新的路径,如在海外设立公司进行运营。”吴春梅说,以鑫源集团为例,去年在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设立海外公司,并规划今年再成立5家海外公司,其经营模式涵盖建立KD工厂和直营分销等,是拓展海外渠道、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尝试。

但企业若想在国外设立公司,实际操作面临诸多难题。在国内手续办理中,企业备案环节受阻,备案时间冗长,极大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与国际市场响应速度。国外手续办理中,信息壁垒更是发展障碍。

因此,吴春梅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渝企出海”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强在对外投资及国际产能合作领域,针对海外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工作,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海外投资政策,规避潜在风险。

另外,她还建议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快速审批机制,确保企业的合理投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回应。同时,搭建对外投资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为企业提供从政策咨询、项目规划到手续办理的全流程服务,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办事效率。

修炼内功

持续做大全球生意

神驰机电于2019年上市,是一家集产销研于一体的民营制造业企业,也是全市通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它的“出海”之旅曾给不少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开拓外贸市场已有多年,在全球10余个国家都有全资子公司,且销售自主品牌。2024年,我们扛住外部压力,大力推广自主销售渠道,实现自主品牌销售占比较前年增长30%。”市人大代表、重庆神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艾姝彦表示。

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出海远航的中国企业如何行稳致远?艾姝彦表示,企业需加紧修炼好“内功”,如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5年,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业集群。艾姝彦介绍,去年,神驰机电的新能源数字化工厂完成修建,预计今年年中投产,届时将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在电机、电控以及储能电源等领域发力,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报告还提到,加快打造国际经贸合作中心,积极发展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2024年,我们的跨境电商团队实现了销售额的翻倍增长。2025年,将继续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投入,特别是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引进高层次的电商人才,坚持改革创新,拓展全球市场。”艾姝彦表示。

“企业还要注重打造品牌,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艾姝彦建议市级有关部门加大对企业对外投资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记者 宋婷婷 张士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