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地 奏响振兴曲
一组分红13114元,二组分红81280元,三组分红8621元……今年2月,璧山区来凤街道孙河村翰林山庄院坝热闹非凡,村里拿出过去一年收益26.82万元给全体村民分红,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孙河村立足资产资源优势,重点在打造支撑性产业上想办法、下功夫,推动村集体经济由“增量”向“质量”转变,走出了一条“农文旅体康”融合的振兴之路。
而孙河村的改变,离不开璧山区人大代表周成军的建议和推动。
倾听民声
村民渴望盘活闲置土地
孙河村位于来凤街道南部,毗邻黛山大道、九永高速来凤下道口,拥有翰林山庄、宝胜寺等历史文化遗产,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我们村总人口3500多人,但日常在家的不到1000人,且老年人居多。”周成军说,因为缺乏劳动力、种植粮食收益不高等原因,村里闲置土地面积越来越大。
如何唤醒“沉睡”资源?2019年10月,周成军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对闲置土地现状进行摸排,了解农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在为期2个多月的走访调研中,周成军发现,孙河村房屋闲置、土地空置面积总计约3000亩。
当时村民们增加土地收益的愿望强烈,隔壁村通过入股流转的方式增加收入,让村民们十分羡慕。
经过深入调研后,2020年1月,周成军决定通过出租流转的方式破解闲置土地的问题,于是提出了《关于孙河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建议由村里牵头落实,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企业租用闲置土地。
招商运营
引入业主激活闲置资源
要激活闲置土地,必须“靶向”精准招商。
2020年9月,在周成军的建议下,来凤街道聚焦文化资源优势,先后引进重庆玄黄合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大圆祥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五洲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0余家以生态观光、苗木种植为主的企业;孙河村也将林地、耕地、闲置地、建设用地等2200亩土地进行流转,集体经营性资产和可转化经营的闲置非经营性资产清算入股合作社。
“目前,全村中医康养、亲子研学、花卉苗木已形成一定规模,流转的土地涉及900余户村民,每户每亩每年可获得租金1000元。此外,部分村民还在村里帮忙修枝、采摘,每天还能收入100元左右。”周成军介绍。
据了解,2020年以来,孙河村不断引进产业业主,先后发展了宝胜山果园、玄黄合德文旅康养项目、麦伽稻田生态农场等。
利用招商引资盘活闲置土地,让村里发生了大变化,也为当地村民和村集体拓宽了增收渠道。
农旅融合
挖掘文化建设风光环线
花香扑鼻的浪漫花路、热气腾腾的围炉煮茶、体验农忙的亲子插秧……在孙河村,“溪边有树”亲子农庄格外显眼,引来络绎不绝的游人,也带来了订单。
“每到节假日,预订活动的游客很多,一天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亲子农庄老板说,现在路修好了、环境漂亮了、产业发展了,村民不用外出就能增收。
此前,为了进一步美化村居,璧山区人大常委会来凤街道工委积极动员辖区的区人大代表投身乡村振兴,开展“环境提升,为乡村振兴铸魂”主题活动。
周成军也是其中之一。
他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并联合村委会一起组织村民对孙河村翰林山庄一带农房进行改造。
“换装”之余,孙河村还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生态和传统农耕文化资源,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和乡村服务设施,建设由道路、田园、山林资源形成的风光环线。
“以前我们村没什么好产业,大家都是各自单干,小打小闹不挣钱,全靠蛮力赚钱。”村民文登莉说,如今通过流转闲置土地,村集体经济日渐壮大,大家也过上了幸福生活。
近年来,孙河村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美丽宜居示范村、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重庆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案例、重庆市全域旅游示范村。
“村里原本就有翰林文化资源,这些年街道又对‘康养—耕读’文化进行充分挖掘,突出了乡村风貌特色,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周成军说。
据悉,截至2023年底,孙河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收入达98.74万元,经营收益达35.83万元。
记者|周晏如
通讯员|汤涵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