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90后代表如何“盘活”小山村

日期:2025年04月14日 来源:重庆人大
QQ图片20250402212412

汪洪森(右)走访村民 通讯员 谢宗晨 摄

 

“小汪懂得多、有想法、肯吃苦,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这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小汪虽然年轻,但没有年轻人的浮躁,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

提到綦江区横山镇人大代表、新寨村党总支书记汪洪森,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临危受命 扛起重担

2015年,年仅25岁的汪洪森毅然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新寨村担任村干部。从此,他像钉子般扎根农村,主动扛起工作重担,在乡村振兴一线默默奉献。

2019年,当新寨村党组织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时,这个熟悉村情、踏实肯干的年轻人临危受命,接过了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

不久后,汪洪森又高票当选横山镇人大代表。

“当选书记和人大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但义不容辞。唯有加倍努力,带领乡亲们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汪洪森的话语掷地有声。

上任村党总支书记后,汪洪森双管齐下,一方面强化班子建设,通过理论学习提升“战斗力”;一方面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全村产业发展之路。

经过努力,新寨村不仅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更连续三年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和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

心系民生 为民解难

扎根乡村这几年,汪洪森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成了村民心中的“主心骨”。谁家有事总爱找他商量,而他总是乐呵呵地应承下来。

“别的村都通自来水了,咱们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自来水呢?”

“隆兴片区的水管老化了,出来的水是浑浊的,要么就是断流,你能想想办法吗?”

……

2020年,在田间地头走访的汪洪森发现,“吃水难”成了村民反映最集中的问题。

经过深入了解,新寨村两个片区饮水条件不一:新寨片区200余户村民自家水井取水;隆兴片区虽在10多年前自筹资金接引水库水源,但管网年久失修。

掌握情况后,汪洪森立即整理形成《关于新寨村全域安装自来水的建议》,提交镇人大。

该建议很快得到回应:镇人大邀请区水利局专家,联合镇水管站到新寨村开展实地勘察,镇政府将此事纳入了2021年重点民生实事。

其间,汪洪森多次组织两个片区的村民召开院坝会,耐心讲解相关政策和费用问题、协调签约事宜,并全程监督自来水管道铺设和水表安装等施工情况。

2021年7月9日,清冽的自来水终于流进389户村民家中。拧开水龙头的那一刻,不仅结束了新寨村“靠天吃水”的历史,更流出了村民们对未来的新期盼。

立足优势 多元增收

为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汪洪森,下定决心要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横山贡米是当地的特色品牌,而作为发源地的新寨村,素有横山“米袋子”的美誉。

汪洪森抓住这一优势,带领村干部和村民开垦撂荒地,种植精品贡米50余亩,大幅提升产量;积极拓展销路,与三家企业建立了长期销售合作关系;在村办公室设立订购专线,建立一站式订购送货微信群,印制贡米等农产品销售信息宣传单,在全镇各小区推广,甚至自学直播带货,只为让横山贡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汪洪森的努力下,新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几千元跃升至10万元以上。

除了从贡米等传统产业上找出路,汪洪森还多渠道发力,盘活村内闲置资源。例如,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闲置的新寨小学改造成民宿,通过收取管理服务费等方式,为村集体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

如今,新寨村已然成为全镇发展的标杆。

面对成绩,汪洪森谦逊地说:“村里这些年的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和乡亲们的支持。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和人大代表,我的使命就是为民服务、为民发声。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有责任带领大家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通讯员|王娜娜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