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议案+四年监督 “说好的广场”修起来了 - 重庆人大网

一件议案+四年监督 “说好的广场”修起来了

日期:2025年07月03日 来源: 重庆人大

“魏代表,我们现在跳坝坝舞终于有地方咯!”6月3日,城口县人民广场正式投用,群众迫不及待地涌入这片崭新的公共空间。在广场一角,提出相关议案的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城环委副主任委员魏朝轩正与几位居民聊得高兴。鲜有人知,这个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县城中心广场,从无到有、从构想到落地,背后是一场历时四年的民生接力,是城口县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的结果。

从群众呼声到民生实事

“说是要修广场,结果好多年过去了,地还空着,我们跳坝坝舞都只有在小区跳……”时间回到2021年,城口县名豪小区附近的河街地块边,居民围坐聊天,道出了一桩“心病”。

此前,城口县原红军广场所在地被纳入房地产开发计划,开发商名豪集团曾承诺“拆一还一”,规划建设一座8000平方米的“商业文化广场”。但随着开发推进,广场建设迟迟未动,群众怨言渐增。更让居民担忧的是,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后续调研中,代表们发现开发商正争取将剩余未拆区域用于商业开发,广场极可能“缩水变形”。“再不反映,这块地就真不是广场了。”时任县人大常委会葛城街道工委主任的魏朝轩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

2022年,魏朝轩和其他17名县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对县城中心广场规划建设开展监督的议案》,该议案由县人大城环委承办。

城口县人大常委会就广场规划建设问题多次向县委报告相关情况、反映民意,得到了县委的支持。县委主要领导实地查勘,专题听取情况汇报,明确指示河街二期地块拆迁后,不再用于房地产开发,而是用于建设县城中心广场、民防工程、室内活动中心和停车场。同时,把中心广场建设项目确定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

针对“说好的广场去哪儿了”,在县委的重视及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跟进下,重新有了答案。

从议案跟踪到实地督办

“魏代表,这个位置通透吗?视野够开阔不?”2023年初春,中心广场规划设计方案第三次评审会上,县人大城环委负责人与设计单位、人大代表们逐一审看图纸。“绿化能不能再集中一些?活动空间够不够群众跳舞、孩子玩耍?”代表们边看边提,推动设计方案数易其稿。

从议案提出到项目动工,城口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全过程跟踪监督。从审议立项、推进施工,到细化设计、后期管理,人大代表始终“在现场”。县人大常委会三次组织集中视察,实地踏勘广场选址及征地情况;多次协调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建委等单位,推动解决项目卡点。议案办理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搭建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府职能部门+群众代表+施工方”面对面座谈,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疏通阻点。

魏朝轩几乎全程参与督办。“有一次协调拆迁纠纷,光是谈判就花了5个多小时。”他回忆,曾有居民反对,但听说人大代表牵头协调,便逐渐放下抵触。一场场“硬仗”打下来,代表们赢得了群众信任,更让广场建设步入正轨。随后,县人大常委会将此项目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实事满意度测评,最终以97%的满意度,成为全县最受关注、最满意的公共建设项目。

从群众感谢到长效答卷

“议案已办理完成,各位代表还有哪些意见建议?”今年5月下旬,广场正式对外开放前,城口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进行验收。代表们围成一圈踊跃发言:“要加强广场相关设施的后期维护”“要进一步优化羽毛球场馆地板”……句句建议背后,是对议案办理成效的认可,更是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的期盼。

6月3日,城口县人民广场正式对外开放。

这天阳光明媚,广场上人头攒动:孩子们在喷泉边奔跑,老人三三两两闲坐聊天……一位阿姨拉着魏朝轩的手感叹:“这回好了,不用在小区角落凑合着跳舞了!”朴实的感谢,道出群众真实的获得感。

 

记者|张士横 

通讯员|庞莉 朱运红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