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备案审查工作一体化发展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合法合规率98.55% - 重庆人大网

全市备案审查工作一体化发展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合法合规率98.55%

日期:2025年06月13日 来源: 重庆人大

近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委员会关于2024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在重庆人大官网公布,报告中的一连串数据、案例,亮出了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规范性文件“一网备案”工作的成绩单。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区县有探索、乡镇街道在破题,共同推动形成全市备案审查工作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合法合规率提升至98.55%。

促进区县备案审查均衡发展

行政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机制是提升全市备案审查工作整体质效的重要抓手。市人大常委会着眼全面依法治市,渐进推动“双报备”机制在渝北区、奉节县等区县复制推广,并带动全市乡镇街道人大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全覆盖”,切实扩大“双报备”的改革成效。

不仅如此,报告显示,市人大常委会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联系指导,推动区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争先进位、协调发展。

基层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开发区体制下的备案审查联动机制,推动高新区范围内的镇人大与高新区管委会备案审查工作机构开展联合审查。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备案审查,该县人大常委会将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与备案审查工作相结合,引导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巴南、长寿、潼南等区县备案审查典型案例入选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案例选编》。

配套工作制度不断优化。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大对区县、镇街人大备案审查制度建设的指导力度,推动有关方面配套出台与规范性文件制发管理、备案审查相关的“小快灵”制度30余个,打好制度“组合拳”。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制度,强化对人大规范性文件起草、发布、清理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大足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出台镇街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报备、审查、评估的综合性规范,推动镇街行政规范性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监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备案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备案审查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打通镇街备案审查“最后一公里”

乡镇街道工作直面基层一线,印发的规范性文件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百姓权益。尤其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治理单元多,涉及领域广。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委获悉,过去一年,全市乡镇街道备案审查工作“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打通,“双报备”区县的乡镇政府规范性文件电子报备和入库展示率达100%,街道办事处规范性文件向人大街道工委报备机制全面展开,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已公开发布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724件。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推动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整合协调人大和政府备案审查资源,有序推动乡镇街道文件边清理、边修改、边规范,助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让群众持续受益。

比如,江津区白沙镇作为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自2022年开始探索实践镇人大审查镇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工作机制,推动了镇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日趋规范化、法治化、精细化。

再如,忠县是探索实践行政规范性文件“双报备”机制区县之一。2024年3月,该县双桂镇人民政府废止此前出台的一份关于征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费用实施方案的规范性文件。原来,此前在对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时发现,该文件不当设置征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费的规定,与《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不一致,不当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特别是增加农民负担,应督促制定机关依法废止。

去年10月,在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委举办的2024年度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试点工作培训班上,开州区人大常委会赵家街道工委则分享了围绕规范性文件制定开展事前介入、事中审查、事后评估的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案例,实实在在说明发挥乡镇街道人大职能作用,加强对乡镇街道政府规范性文件监督,保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乡镇街道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记者|宋婷婷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